明朝內憂外患之際,崇禎帝為何一天斬殺36比特重臣?真相很殘酷

山东 115℃ 0
摘要:大多數人的印象裏,一個王朝的末代君主都是昏庸無能的暴君,實際上卻並非所有末代君主都是如此,有些末代君主亡國,並非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國家在數百年之中早已滿目瘡痍,救無可救。即位後誅滅魏、客集團,起用被斥逐的文武重臣。垂危的明朝,又露出了一線轉機。如此來看,崇禎剛剛即位便雷厲風行的處決了對大明朝有害的閹黨,崇禎也算是中興之帝,可隨後他卻一次性斬殺三十六比特大臣,在此將大明王朝拖入毀滅的深淵又是為什麼呢?

大多數人的印象裏,一個王朝的末代君主都是昏庸無能的暴君,實際上卻並非所有末代君主都是如此,有些末代君主亡國,並非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國家在數百年之中早已滿目瘡痍,救無可救。

如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十一,以數千人防守十萬大軍數十日;如漢獻帝劉協,即位後從長安外逃,衣帶詔,無不證明他中興漢室的願望,再比如崇禎帝朱由檢,範文瀾在《中國通史》中評估道:崇禎帝十七歲即帝位,很想有所作為。即位後誅滅魏、客集團,起用被斥逐的文武重臣。垂危的明朝,又露出了一線轉機。

崇禎剛即位時,朝堂還被閹人掌控,但崇禎帝八月即位後,十一月便賜死魏忠賢,次年六月,除掉了魏忠賢的黨羽等到了崇禎二年《明史》記載:首逆淩遲者二人:魏忠賢,客氏。首逆同謀决不待時者六人:呈秀及魏良卿,客氏子都督侯國興,太監李永貞、李朝欽、劉若愚。到了西元1629年正月時,崇禎已經將朝堂內外閹黨清掃一空,徹底掌握了朝政。

如此來看,崇禎剛剛即位便雷厲風行的處決了對大明朝有害的閹黨,崇禎也算是中興之帝,可隨後他卻一次性斬殺三十六比特大臣,在此將大明王朝拖入毀滅的深淵又是為什麼呢?這還是得從大明朝的危難看起。

雖然解决了閹黨禍國,但此時的大明朝的危難遠遠不止如此,雖然閹黨已除,但是東林黨,各地爆發的起義軍,以及最大的威脅,遼地崛起的後金。崇禎十一年西元1638年,起義軍領袖張獻忠向明朝投降,起義軍被圍剿損失殆盡,同年十一月,兩年前成立清朝的後金南下,攻破高陽,兵鋒直抵山東。

為了抵禦清軍,兵部尚書楊嗣昌調遣右僉都禦史顏繼祖率軍抵禦清軍,這顏繼祖本是萬曆四十七年間的進士,因為是明末少有的,能打的將領而深得崇禎器重,根據《明史》記載:尋擢太常少卿,以右僉都禦史巡撫山東。分兵扼境上,河南賊不敢窺青、濟。劾故撫李懋芳侵軍餉二萬有奇,被旨嘉獎。

可這次卻與往常不同,雖然明朝不久前平定了起義軍,但是張獻忠這個人往常反復,投降後又有了叛亂之心,囙此不聽調遣,加上大明朝在平亂戰爭中同樣損失慘重,東拼西湊僅僅調撥了三千人給顏繼祖。

不過這三千人卻是精兵悍將,在火器被發明後,明軍便開始大規模武裝火器了,後來清朝能快速統一全國,與從明朝這裡學會的‘紅衣大炮’也有很大關聯,囙此雖然顏繼祖只有三千人,但是清朝是跨海深入山東,如果擺開陣型,對明朝而言也不是必敗的局面。

但是清軍依靠多兵力的優勢,分別進攻德州和濟南,導致顏繼祖兩頭難顧,五十天內被三次調防,拖著沉重的火器往返於德州與濟南之間,最終人困馬乏,在外有強敵,內無援兵的情况下駐守德州。

次年正月,清軍集結主力進攻濟南,顏繼祖此時早已沒有精力再去救援濟南,只能固守德州,最終濟南城破,德王朱由樞被俘,最終在西元1642年時死於塞外,連王爺都被擄走,崇禎帝自然大怒,這時不少言官指責是因為顏繼祖不尊軍令沒有救援濟南才導致的濟南城破,朱由樞被擄,紛紛要求嚴懲顏繼祖。

對此顏繼祖只能上書解釋了一遍是因為自己兵力不足,無力駐守兩座城池,據《明史》記載:言官交章劾繼祖,繼祖咎嗣昌,且曰:“臣兵少力弱,不敢居守德之功,不敢不分失濟之罪。請以爵祿還朝廷,以骸骨還父母。”

不過崇禎帝並不滿意這個解釋,不但不允許顏繼祖辭官還鄉,還下令將顏繼祖逮捕押往京城,將顏繼祖以失陷籓封罪的罪名,連同倪寵、祖寬一共三十六人被一同斬首,至此,明末武勳卓著的將領皆被崇禎帝自己殺完,大明朝再也沒有能緩過氣來。

翻閱崇禎帝剿滅閹黨的史料,不難發現背後充斥著東林黨的影子,可以說崇禎為了剿滅閹黨,將大明朝的另一個禍患東林黨培養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因為對閹黨的陰影,崇禎雖然有一些能力,卻性格缺陷嚴重,剛愎自用,可以說他不是一個庸君,但妥妥的是一個昏君。

顏繼祖等一眾將領被斬後,對大明朝而言不僅僅是失去了一眾能征善戰的將領那麼簡單,而是整個軍隊的士卒,將軍開始不信任朝廷,紛紛外逃,導致軍隊戰鬥力下滑嚴重,被緩過勁來的李自成一舉攻破北京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