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逆襲的故事並不少見,但往往要付出比別人多數以萬倍的艱辛。
那麼從一名警衛到一所學校的校長,中間又要經歷什麼呢?
大家應該都聽過北大警衛張俊成通過自學參加成人高考,考上北京大學法律系(專科),通過三年的學習拿到了北大自考專科畢業證的故事。
然而27年過去了,有人知道他現在怎麼樣了嗎?
現在的他已經是一所民辦中職學校——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的校長。
在1997年,張俊成拿到了畢業證之後,他的勵志故事被寫進了《北大燕園衛士》當中。而為了照顧懷有身孕的妻子和早已年邁的雙親,張俊成沒有繼續留在北大工作,選擇回到了老家。
回到老家後,張俊成成為了一名老師,從任課老師、班主任、主任再到副校長,在教育行業,他一干就是16年。
這16年間,張俊成一直秉承著“北大給我播下一顆種子,我要把這顆種子帶給更多的人”的理念,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們明白學習可以改變命運。
在自己對教育行業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張俊成决定和朋友一起合資創辦一所職業學校,自己來擔任校長,讓自己積累的一些經驗和想法得以更好的傳遞。
他的這所學校實行的“准軍事化管理”的理念就是張俊成在北大學習到的。
張俊成表示自己是從農村出去的,之前的行為舉止都非常閒散。去了北京工作之後,發現那種管理模式真正讓自己開始懂規矩。所以他覺得軍事化管理對學生的行為上有一定的幫助,是一個有力的措施。
而對於他所製定的規章制度,張俊成都會以身作則。每天早上和學生們一起上早課、跑操;不管多晚,都陪著學生上晚自習;每天準時上班,嚴格要求自己從不遲到。
而在嚴格管理之外,他也會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和他們一起吃飯、打球、給予他們關愛。
從2015年建校到現在,張俊成的這所學校的學生人數已經從一二百名上升到一千多名,五年多的時間為社會輸送了許多人才。
張俊成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是必然的,就像他當初一樣。
時間倒回到1994年5月26日這一天,19歲的張俊成懷着激動與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從老家山西長治開往北京的大巴車。
因為從小在山村長大,家裡兄弟姐妹共7人,家境貧困的他吃過最好的吃的東西就是長毛了的雞蛋糕,他的所有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剩下的。
經歷過被貧困束縛的日子的張俊成深知貧窮會使所有夢想都被現實淹沒,如果走不出去,那麼一輩子都將在山村裏做農民。
所以,在表哥介紹的汽車配件廠工作了8個月的張俊成聽到了北京需要勞動力的時候,他毅然决然的報了名。
到了北京,眼前一條條寬敞的柏油馬路、一排排高樓大廈讓張俊成欣喜若狂。他暗自發誓,一定要在北京闖出個名堂。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訓,張俊成以第一的成績被分配到了北京大學做警衛。
兩個月後,由於業務成績突出,張俊成被領導提拔為警衛班代。這使得他大受鼓舞,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警衛工作。
儘管經過他的努力,北大保安隊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但在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學子接觸之後,張俊成更加清晰的認識到了自己就是社會的最底層。
而後來發生的一件事,便成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
一次,張俊成在封锁幾個沒有證件的外國人進校時,因為不會英語,這幾個人在離開前齊齊將大拇指朝下,嘲笑了張俊成。
要强的張俊成覺得,不能因為自己而給北大抹黑,所以他下定决心要自學英語。
自此之後,他便開始背單詞,晚班的時候也會一個人大聲朗讀出英語詞句。張俊成很幸運,北大西語系的教授曹豔老師在路過時看到這個熱愛學習的小夥子,不但經常會幫他糾正發音,還為他免費辦了英語强化班的聽課證。
如今張俊成回憶起上第一堂課的時候,因為自卑在作怪,他提前和隊長打好招呼,脫下警衛服換上自己的便裝才去上課。上課時他也不敢左右看,他怕同學們記住自己的臉,下課之後他還要回去站崗。
後來,張俊成開始準備成人高考。因為沒有什麼基礎,他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他除了保證完成自己警衛的本職工作,還要夜以繼日的讀書學習。
時間久了,北大西門這個愛學習的警衛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北大德語系的張玉書教授知道他後,也會經常叫上他一起遛彎兒,傳授他一些有關哲學的知識。
功夫不負有心人。
1995年,張俊成以413分,超過錄取線兩分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成為了北京警衛成人高考第一人。
因為自身逆襲的經歷,所以張俊成更相信教育的力量。也因為北大的老師們給了他愛,所以他也傳承了老師們的精神。以至於一直以來不論張俊成是當老師還是當校長,都表示:“不讀書不行,起碼我看見了就是不行。”
從警衛到校長的逆襲,張俊成用自己的經歷向所有人展現了努力並不會白費,而在成功之後通過自己的能力反哺社會則更是難能可貴。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