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教委發佈了通知,明確規定公立高中不得開辦畢業生複讀班,也不得以任何名義安排畢業生插班複讀。
事實上,這麼做的省份地區還有很多,重慶並不是第一個。2020年4月,四川就要求省級示範高中不得招收複讀生,雲南也要求高中不得招收複讀生,貴州、黑龍江大慶市也有類似的規定。
有人認為,這樣一來,往屆生就不能參加高考了,如果一個原本有985實力的人,發揮失常只上了三本,那不是要留下終生遺憾嗎?
這其實是一種誤讀,這個政策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節約高中教育資源,把教育資源留給應屆生,對於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意味著高考之路不是那麼擁擠了。
相關的資料顯示,2021年的高考生中,複讀生為187萬,而應屆生才1071萬,也就是說複讀生占比為17%。但高校的招生數量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一個複讀生實現了夢想,就意味著一個應屆生被擠了下去,所以很多應屆生的父母對這個現狀並不滿意。
同樣的知識,複讀生學2遍,應屆生學1遍,效果本身就不同,複讀生親自體驗過高考流程、氣氛,心態上要有優勢一些,對應屆生是不公平的。
過多的複讀生,也會讓高校無法順利開展錄取工作,比如說有的學生填了志願,但是不報到,白白浪費了一個名額。對於部分複讀生來說,已經產生了執念,對他們自己也未必是好事。
小唐2009年就開始複讀了,因為他想去中國科技大學讀書。然而第一次參加高考時,他甚至沒有過本科線,之後父親把他送到了一個技工學校,想讓他學點科技養活自己,但小唐不喜歡那樣的生活,悄悄退了學,開始了複讀生涯。
2014年,他考了563分,沒有過一本線,2015年,他考上了吉林大學,但覺得專業不符合自己的預期,沒有去報到,2016年,他考上了中國政法大學,在老師的勸告建議下,他去北京讀書了。
但此時他的父親生了病,為了2萬元的複讀獎金,他再次退了學開始複讀,可是2萬塊錢對父親來說杯水車薪,一年後父親還是去世了。
2017年,他沒有發揮好,考了570多分,2018年,他考了619分,但因為沒有考上中科大,就沒有去讀書,2019年,他以646分的成績被重慶大學錄取,但還是放弃了,决定2020年再戰中科大,結果成績仍然不理想,2021年還在參加高考。
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固然可敬,想考中科大是為了改變命運,可他現在已經快30歲了,家境還不好,就算考上了,畢業時也差不多是35歲了,很多組織已經不要這個年齡的人了。他的處境真的能徹底改變嗎?如果不要這般執著,或者是換個管道實現自己的理想,比如先去吉林大學讀書,然後再考中科大的研究生,結果或許就不一樣了。
不招收複讀生,也不意味著真的就是一次高考,徹底决定自己的命運。今年安徽考場一比特特殊的考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那位考生姓楊,已經40歲了,他的兒子13歲了,平日裏沉迷手機和平板電腦,不願意學習。楊先生為孩子操碎了心,他告訴孩子,沒有文憑,將來無法在社會上立足。但孩子不領情,還反問他:“既然你那麼厲害,怎麼沒有考上大學呢?”
這話激起了楊先生的鬥志,楊先生發誓要成為兒子的榜樣,之後便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為高考做準備。
從中可以看出,“社會人”也是可以參加高考的,重慶等地區發佈的政策,只是讓往屆生不要侵佔應屆生的資源而已,沒有徹底堵塞他們的進步之路。換個角度來看,在高考考場上有正常的心態,不要過度緊張發揮失常,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