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山東人的淵源到底有多深?

江西 200℃ 0
摘要:今天9時22分,隨著一聲“點火”號令,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但很多人不清楚的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山東人的淵源到底有多深?這篇報導提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各崗位都有山東籍專家,“從監測、控制逃逸設備,到資料分析,從副總工程師、政委,到參謀甚至普通戰士,神十發射中,這些山東人在不同崗位為任務完成做出各自的保障。”

文\江湖小舞

今天9時22分,隨著一聲“點火”號令,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隨著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3名太空人送入太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對於地處甘肅酒泉市及內蒙古阿拉善盟戈壁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名東風航太城),這一我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飛彈、衛星發射中心,測試及發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中低軌道的各種試驗衛星、應用衛星、載人飛船和火箭飛彈的主要基地,大家已經不再陌生。

但很多人不清楚的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山東人的淵源到底有多深?在2013年6月,神舟十號載人航太飛船在這裡搭載聶海勝、女太空人王亞平、張曉光發射時,前往酒泉採訪的山東《齊魯晚報》記者曾發表報導,稱“保神十飛天,一路都有山東人”。

這篇報導提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各崗位都有山東籍專家,“從監測、控制逃逸設備,到資料分析,從副總工程師、政委,到參謀甚至普通戰士,神十發射中,這些山東人在不同崗位為任務完成做出各自的保障。”

而當時酒泉衛星中心主任,恰巧也是山東省濱州市無棣人崔吉俊少將,他曾下了“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巴丹吉林,把它深深掩藏,胡楊林是天然迷彩,大漠是蜿蜒屏障……”這樣的詩句,盛讚地處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東風航太城。

筆者曾採訪過1972年入伍,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服役20年,曾任發射團政治處副主任、雷測站政治處主任、基地後勤部文宣科長、農場政委等職的馬興坤老人,據他回憶,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自1958年組建至第十一任司令員崔吉俊,十一任司令員中超過半數都是山東人。

馬興坤掰著手指頭回憶,第一任司令員孫繼先中將是宇宙中心山東菏澤曹縣人,第二任司令員李福澤少將是山東昌邑人,第五任司令員張孝德少將是山東沂源人,第六任司令員李元正中將是山東濟南人,第九任司令員張建啟中將是山東菏澤人,第十一任司令員崔吉俊是山東濱州無棣人。

除了任職司令員的山東將軍,高級將領中還有很多山東人,比如,發射中心原副政委高震亞、黃培聖、崔秀敏,原副司令喬平、石榮屺、薛守唐、姚樹文等。值得一提的是,基地的山東將軍中,山東濱州籍的將軍多達五人,除了第十一任司令員崔吉俊,還有基地原副司令員石榮屺,基地原副政委黃培聖,總裝某實驗基地原司令員王希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原政委張勝勤。

為此,馬興坤還曾專門撰文回憶五人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任職經歷。據馬興坤描述,與他同年入伍的原基地司令員崔吉俊少將,兩人朝夕相處十多年非常熟悉,崔吉俊新兵時曾當過公務員、文書、操作手,從燒火做飯、喂猪種菜做起,還曾趕著毛驢車到戈壁灘上打猪草、撿燒柴、拉羊糞。

正是從這樣的摸爬滾打起步,崔吉俊最終成為唯一一個在同一部隊由阿兵哥成長為將軍的司令員,真正應驗了“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格言。

當然,崔吉俊的成長經歷也有著不同於一般人的付出,用馬興坤的話說就是,“當大家面對漸漸陌生的高等數學望而卻步,只好用打撲克、逛沙灘、看小說打發節假日那難耐的寂寞的時候,他卻一頭紮進了尖端技術資料的海洋裏”。

1975年崔吉俊考入了國防科技大學飛行器自動控制專業,畢業後放弃了留校機會,毅然决然返回了戈壁深處的東風航太城,並成長為發射基地最新部位的關鍵人物。

從大學回到發射中心,崔吉俊擔任了發射測試站站長和“零號指揮員”。發射測控站是飛行器測試和發射的“前線指揮所”,而“零號指揮員”就是在發射前10秒喊倒數計時口令的那位。一路走來,崔吉俊完成了從操作手、技術員、工程師到高級工程師,再到發射測試站總師、站長,直至司令員的蛻變。

馬興坤梳理的崔吉俊閃光足迹包括,1980年,他親手“點火”,送遠程運載火箭飛向太平洋;1981年,是他用“一箭”將“三星”送上太空;1982年,又是他啟動按鈕,將一顆返回式衛星射向藍天……2008年他擔任基地司令員後,作為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發射場系統的總指揮,他指揮完成了從“神舟七號”到“神舟十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等飛行器的發射任務,實現了“十全十美”的圓滿“收官”。

原基地副司令員石榮屺也是山東濱州無棣縣人,是一比特1935年入伍,德高望重、戰功卓著的“老革命”。參加過遼沈、平津戰役、抗美援朝,後又到大西北參加創建我國第一個飛彈試驗靶場。

石榮屺親身參加或組織指揮完成了大小幾十次試驗任務,其中包括第一發飛彈,第一顆衛星,第一次兩彈結合,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第一發遠程火箭等大型發射試驗,堪稱基地的傳奇人物。

1986年6月,石榮屺病逝後,長眠於大漠深處青山脚下的“東風革命公墓”,實現了創業者們當初許下的“死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的莊嚴承諾。

地處大西北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因創造了共和國航太史上的十多個“第一”而聞名於世,但在這神秘世界的最高統帥部,與山東人有著如此密切的淵源卻鮮為人知。

今天筆者通過梳理對馬興坤老人的採訪,以及省內媒體的過往報導,只是向大家講述了山東人在東風航太城的鳳毛麟角,相信隨著時間推移,大家對山東人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的貢獻認知會越來越多。

更加值得高興的是,更多的山東籍官兵從老家一路向西北奔赴東風航太城,延續著航太人中山東人的血脈和貢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