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高考:他們將900名考生送上戰場

贵州 132℃ 0
摘要:2021年廣東高考,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在廣東本土爆發,考生能否如期、安全、全員完成高考,引發全社會關注。6月5日,在高考即將開考前兩天,廣東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派出多位記者奔赴廣州市荔灣區封閉封控管理區,記錄下了在那裡各條戰線為高考備考緊張有序的一切。截止6月18日,他們仍然在荔灣區芳村片區繼續採訪中,持續14天沒有歸家。為了確保每位考生的安全,有關部門組織了900多輛的士,一對一的接送封控區的高三考生。

2021年廣東高考,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在廣東本土爆發,考生能否如期、安全、全員完成高考,引發全社會關注。6月5日,在高考即將開考前兩天,廣東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派出多位記者奔赴廣州市荔灣區封閉封控管理區,記錄下了在那裡各條戰線為高考備考緊張有序的一切。截止6月18日,他們仍然在荔灣區芳村片區繼續採訪中,持續14天沒有歸家。

記者手記

廣東廣播電視臺記者顧銘

對一個中國家庭來說,孩子高考絕對是一件重之又重的大事。2021年6月,在荔灣的封控區裡,我作為前線採訪記者,親身感受到了一場最為特別的高考。

為了確保每位考生的安全,有關部門組織了900多輛的士,一對一的接送封控區的高三考生。高考前一天,採訪歸途,我們偶遇了排隊進場消毒的的士車隊。我們立刻停車,升起了無人機。當飛機一點點升高,當數公里的計程車車龍在鏡頭裏一點點的展開,我的同事忍不住讚歎說:一對一這事,也只有在中國才能實現吧。

假如車隊的壯觀,震撼的是我們的視野,那麼這些的哥的姐們的一言一行,震撼的是我們的心靈。不如,來聽聽芬姐的故事。

高考最後一天中午,我來到荔灣區金道中學附近,準備採訪一些接送考生的的士司機。

做完幾個,我留意到了正在路邊的樹蔭底下乘涼的芬姐。當時的氣溫接近35度,雖然在樹蔭底下,依舊悶熱難當。芬姐盤腿坐在路邊,猶如一個嬌俏的小女生,她的臉色通紅,我想應該是防護服悶出來的。有點擔心她會說不舒服,拒絕我的採訪。但當我提出採訪要求時,她竟然一下站起來,一蹦一跳地來到自己的愛車前,沒有一絲扭捏。我想:這位大姐,真可愛。

採訪就這樣展開了。

對於我的問題,芬姐都爽快作答,問著問著,我才發現,在別人眼裡避之不及的防護服,在芬姐眼裡,就好比超人的紅斗篷。穿上這一身白袍,在別人眼裡或許是無奈和煎熬,但在芬姐眼裡,這一身“白袍”竟是一枚無與倫比的“勳章”。芬姐對我說:”我看到醫護人員穿著這一身防護服,我一個的士司機也能如此全副武裝,我感到無比光榮,今天我超級開心。”我之前也採訪了不少送考生的的士司機,芬姐是唯一一個用“開心”來形容穿上防護服的感受的。我想,這位大姐,真颯爽。

但是當我再問多幾句,我才意識到,原來芬姐最在意的並非這一身防護服的拉風造型。作為一個只有19人精英車隊的一員,芬姐最在意的,其實是在國家有困難的時候,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自己能否挺身而出。病毒看不見摸不著,我問芬姐不擔心嗎?她說:“我們的危險和醫護人員比起來算什麼,我都打了疫苗了。在困難面前,我們都要做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芬姐接著問我,“我能對著鏡頭說句話麼?”碰上如此主動積極的被採訪者,作為記者,我想我一定是上輩子做了不少好事。我說當然可以,請說。芬姐稍停頓一下,對著鏡頭,揮舞著手臂高喊“醫護加油!中國加油!廣東加油!廣州加油!我們的考生加油!”實話實說,她的聲音激動得有點哽咽,而我,也紅了眼眶。我想,這位大姐,真性情。

芬姐接著問我,我還能說一句嗎?我上輩子一定踩了不少狗屎。當然,請。

“我要感謝我的陳先生,他全力支持,讓他的陳家後可以專心做她喜歡的事,做個有擔當的人。”那一刻,她眼裡流露出的嬌羞,就如電影頒獎典禮上最佳女主角的獲獎感言。我想,這位大姐,真有愛。

我知道,芬姐只是這900多位送考司機的一個,但她是我遇到的最樂觀、最富感染力的一個。我把她記錄下來,傳播出去,或許在疫情陰影之下,我們都希望身邊多幾個好似芬姐這樣的人。

我也瞭解到,這次來送考的每位司機,都有著不少可歌可頌的事蹟。有司機提前4小時,從花都驅車50公里來送考;不少司機自己買好早餐,給考生備著;幾乎所有司機,都提前半小時左右達到,就怕誤了點。我無法在荧幕上,把他們的事蹟一一呈現,但我知道,他們的心與芬姐的心是共通的:在社會有困難的時候,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那不是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那是做人該有的底線。

對“生於非典、考於新冠”這批孩子來說,尤其是對這900多位享有了一對一送考服務的考生來說,2021年的高考,註定會銘記終生。

而我和我的同事們,也註定對這段經歷難以忘懷。

我的同事鄒煒旻,為了及時跟拍到一個結束高考的考生,下樓梯時左脚不慎扭傷,但他拖著一條傷腿,硬是把所有的採訪完成。而範晟基,主要負責航拍,在考場周邊,住宅密集,訊號不穩定,他就是站在馬路中間的花基上,無遮無擋在太陽的暴曬底下,完成了拍攝,每次雖然只有40分鐘左右,但渾身濕透不說,人也差點被曬到中暑。我的另一比特同事,黃劍明,女兒只有兩歲,家裡大大小小很多事,都需要他幫忙照料。但這次來到芳村採訪,十多天不能回家,女兒看到電視上的爸爸,以為是在和她視頻電話,不停地喊爸爸、爸爸,這段視頻被同事發上網,不少人看完都說,既感動又心酸。

當然,來到芳村片區採訪,進入高風險區域,是必須的,而那身潔白的防護服,加上N95口罩,加上雙層手套,再加鞋套、面罩,全套穿戴完畢,就好比給自己密密實實裹了一層錫紙。而穿著它在30多度的高溫下採訪,就好比把抱著錫紙的自己放進焗爐。每次出來,雙手都被汗水浸泡到起皺,衣服隨便都可以擰出水。不過,想到那些幾乎每天都要穿著這身裝備的醫護人員、志願者、警詧,內心的敬意總是油然而生。

我們幾個人,都不住在芳村,這次來,不少人都笑我們是自作孽。我也不知道怎麼說,一般都是一笑而過。而前幾天,收到芬姐給我們發來的一條微信,她說:“看到節目播出了,我的先生高興得像一個小孩。”

我想,這樣的“自作孽”,也值得吧。

THE END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