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戰役:革命军久攻半年傷亡4.5萬人,閻錫山憑什麼這麼難打?

山西 111℃ 0
摘要:太原戰役的指揮者是徐向前元帥,而國民黨的指揮官是當地的“土皇帝”——晉綏軍的領袖閻錫山。這場戰役從1948年10月5日打到了1949年4月25日,總共付出了4.5萬人的傷亡代價,而這場戰爭,人民解放軍總共參戰兵力達到了33萬人,傷亡比例在解放戰爭時期也是絕無僅有的,那麼山西太原為什麼這麼難打?閻錫山又憑藉什麼頑強抵抗的呢?

從1946年開始到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經歷了解放戰爭之後,擊敗了國民黨的反動勢力,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國,而在此期間,如果要評選出最難的一場戰役,很多人都會選擇太原戰役。太原戰役的指揮者是徐向前元帥,而國民黨的指揮官是當地的“土皇帝”——晉綏軍的領袖閻錫山。這場戰役從1948年10月5日打到了1949年4月25日,總共付出了4.5萬人的傷亡代價,而這場戰爭,人民解放軍總共參戰兵力達到了33萬人,傷亡比例在解放戰爭時期也是絕無僅有的,那麼山西太原為什麼這麼難打?閻錫山又憑藉什麼頑強抵抗的呢?

太原戰役閻錫山

首先我們來看看太原戰役的具體情況,在太原戰爭之前,當時人民解放軍剛剛取得晋中戰役的勝利,解放了山西地區除太原、大同之外的所有地區。此時整個戰場上的攻守局勢相對於1946年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在晋中戰役之後,閻錫山以及他剩餘的部隊只能在太原苟延殘喘,企圖利用地形優勢阻

礙人民解放軍解放太原乃至華中地區。為了奪取太原徹底的消滅閻錫山集團,

徐向前元帥接受了中央的命令,統一指揮第一兵團,華北地區第一炮兵旅,西北野戰軍第七縱隊等部隊準備發動太原戰役,一鼓作氣解放山西及華中地區。

整個太原戰役大致可以分為4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1948年10月5日到10月16日

我軍在太原邊境消滅了敵軍兩個師,三個團近1.2萬人的作戰部隊,而這一階段最大的成果是奪取了太原城南地區的武宿機場,僅僅10天的時間,人民解放軍不僅突破了閻錫山在太原地區的第一道防線,而且切斷了閻錫山重要的空中補給路線,同時也杜絕了閻錫山坐飛機逃跑的機會。

第二階段是從1948年10月26日到11月15日

這也是整個太原戰役中打得最激烈的一段時間,當時徐向前元帥的作戰任務是為了奪取牛駝寨、小窑頭等四大軍事要塞,打掉太原城外的防守重地。閻錫山也知道這四大軍事要塞對於太原的重要性,有他們在和太原城互為犄角之勢,就可以保證太原城免於陷入革命军的包圍圈,囙此閻錫山的部隊一次次的反撲,來抵擋人民解放軍的進攻,我軍一度久攻不下,甚至被迫停戰休兵,補充兵力,做下一步鬥爭,到1948年11月13日,在經歷了19個晝夜的戰鬥之後殲滅了敵軍2.2萬部隊,佔領了城南以及汾河西岸的部分據點,進一步收縮了對太原的包圍圈。

太原戰役閻錫山

第三階段是從1948年11月16日到1949年4月19日

這段時間我軍已經幾乎將太原城外的敵軍和堡壘掃蕩,形成了對太原城的包圍局勢,切斷了太原城與外界的運輸線,而此階段我人民解放軍的主要任務已經不再是攻佔太原城執行作戰計畫,而更多的是想發起政治攻勢。這就和之後平津戰役中,圍困當時的北平一樣。如果能够勸降閻錫山及其同夥,那麼既可以讓太原城免於一場戰火的破壞,也能够避免同胞之間互相殘殺,這也是人民解放軍在後期解放全國的一個重要思路。為了起到政治攻勢,前線軍隊不僅通過喊話散發傳單,向城內百姓以及軍隊傳遞理念,同時讓晉綏軍的俘虜給他們的親朋好友寫信,鼓動他們參加起義,同時我黨地下工作人員加緊策劃和聯絡,最著名的就是策反黃樵松30軍起義,但最後由於叛徒的出賣導致黃樵松本人被殺,最終起義也沒有成功,否則太原城的解放將會提前好幾個月。

第四個階段是從1949年4月20日到4月24日

在1949年1月末隨著平津戰役的順利結束,當時中國整個北方地區基本上被解放,為了解放太原,華北野戰軍第十九兵團和第二十兵團以及四野的炮兵第1師,開赴太原城下,到1949年3月底,我軍在太原城的總兵力已超過32萬人,在兵力上超過了太原城內的守軍,4月20日開我軍開始對太原城發動猛攻,人民解放軍不斷的分割圍殲太原城內守軍,1949年4月24日,當紅旗插上綏靖公署,太原地區正式宣告解放。為大家簡單地介紹完太原戰役的整個行程,我們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閻錫山能够在太原地區堅守這麼久?

太原戰役

第一個原因是太原城都市防禦力驚人。

作為山西的省會城市,太原的北面、東面以及西面都是連綿起伏的高山,只有中部和南面是平原地帶,囙此從高處來看太原就像一個易守難攻的堡壘,太行山脈給了太原城天然的優勢,而且在戰爭開始之前,閻錫山早已在太原周圍布下了百米防禦陣地,密密麻麻的碉堡和軍事要塞圍在太原城的旁邊。當時閻錫山在太原城外和太原城內修建的5600個大大小小的碉堡,現在你如果去太原遊玩,還能够看到一些當時的碉堡遺址,可以說晉綏軍和閻錫山將太原城打造成了一個堅不可摧的鐵桶,再加上太原城內的軍隊本身數量就不少,而且他們配備著大量的重型火力武器,可以說太原本身就是一座易守難攻的都市。

第二個原因就是閻錫山本人的頑強抵抗和晉綏軍內部的密不透風。

閻錫山本人和在平津戰役中的傅作義不同。其實在抗日戰爭時期,閻錫山和我軍的關係就一直不太好,他屬於典型的地方軍閥死硬派,囙此對於閻錫山本人來說投降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當時太原戰役打到最後其實四面八方都已經被包圍了,可以說閻錫山和他的手下不像抗日戰爭時期還可以跑出去,人在絕境之中,總能够爆發出令人驚奇的戰鬥力和意志。有人會問了,難道我們不能像解放北平一樣和平解放太原嗎?雖然說我軍在第三階段政治文宣中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不得不說中上級軍官盲目的崇拜閻錫山,整個思想已經被閻錫山所

“洗腦”

,囙此整個晉綏軍的中上層是非常難以滲透的,這還得歸功於閻錫山在山西地區38年的經營。晉綏軍的高層軍官大多數出生於山西,他們從小就生活在閻錫山的統治之下,與閻錫山有著非常親密的關係來往,再加上封建思想的固化,讓這些軍官對閻錫山產生了盲目的跟從和效忠,這也為我軍後期的解放工作帶來了困難。同時,閻錫山當時還在構想並宣揚著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美國會在不久之後支援中國戰場打敗共產黨,也正是這一行為給了當時的晉綏軍高官們希望,儘管這像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承諾,但是大多數人在抓住希望之後就不會放手,這也是晉綏軍有著頑強抵抗决心的來源。

太原戰役

第三個原因是太原有著良好的工業基礎以及沿西山手下軍隊戰鬥力强。

太原作為山西乃至華中地區的重要都市,當地擁有80多家鋼鐵廠,軍火庫等工廠,囙此閻錫山在太原戰役中根本不缺少炮彈等武器,軍事物資的充足也讓他們佔據了很大的優勢,同時為了保住山西地區,蔣介石從胡宗南抽掉了西北第八十軍和原來就在陝西的中央軍第83師支援閻錫山,而且閻錫山當年還收編了一支神秘的侵華日軍,囙此當時山西境內的守軍數量是非常的可觀,而我軍在戰爭前期投入的兵力不過是8萬人到10萬人之間,囙此才會在前期戰爭中造成如此大的傷亡和久攻不下的局面,隨著後期華東野戰軍和四野的幫忙,我軍在正面戰場上取得了兵力上優勢之後便很快結束了戰爭。

第四個原因就是太原戰役在為整個戰局做服務。

在晋中戰役之後,幾乎山西全境已經被解放,僅剩的太原地區也在第二階段作戰計畫之後被全面包圍,囙此太原地區早一點解放和晚一點解放並沒有多大的差距。而從1948年9月份開始,我軍陸續在東北以及華北地區發動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而在南方也打起了淮海戰役,三大戰役才是我軍當時最主要的作戰目標,人民解放軍大量的軍隊和重型武器都在這些戰場上面,太原地區的解放和他們相比還是略顯得不那麼重要,尤其是平津戰役時期雖然消滅了正面戰場上的50多萬國民黨部隊,還勸降了傅作義,但這也决定了不能對太原地區進行猛攻,必須要利用太原來牽制華北地區的國民黨部隊,而在平津戰役之後,國共雙方進入了會談階段,在談判時期,自然沒有辦法對太原發動大規模進攻。

渡江戰役

隨著國共和談的再次失敗,渡江戰役開始之後,原來在華北和東北作戰的華東野戰軍和四野部隊開始南下,徐向前元帥在得到了兵力支援之後,最後發動了對太原地區的猛攻,較為可惜的是閻錫山早在1949年2月份就乘坐飛機離開了山西太原,囙此在解放山西太原之後,並沒有能够活捉閻錫山。如果從雙方付出的傷亡比例上來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和戰鬥成果是值得肯定的,整個太原戰役時期,人民解放軍傷亡人數4.5萬人,而國民黨傷亡人數超過13萬,將近是人民解放軍的三倍,而且太原戰爭剛剛開始指揮的是徐向前元帥,雖然在最後因為身體原因交由我們的彭老總對太原發起最後的總攻,但一開始徐向前元帥指揮的大多數都是民兵作戰部隊,也缺乏重型作戰武器,囙此能够在太原戰隊的第二階段就實現了對太原城的全面包圍,這不得不佩服徐向前元帥的指揮能力。

艱難的太原戰役終將落下帷幕,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已經渡過長江,新中國成立的曙光即將來臨。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