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提起王維這首浪漫的情詩,很多人禁不住沉浸在美麗的愛情、珍貴的友情中。
能把”紅豆“與服裝聯系起來的,估計只有江蘇無錫的周耀庭了吧。
周耀庭只有國中文化,卻為企業取了詩意的名字“紅豆”;
他看起來像個普通農民,卻把一個瀕臨破產的農村彈棉花小作坊,打造成年產值600億元的跨國上市公司;
他上世紀八十年代,就生產出了當時的網紅爆款服裝“護士衫”;
他成立了江蘇第一家民營企業公司“紅豆集團”;
他最先打破“一方水土用一方人”的傳統觀念,用100萬年薪招聘總經理……
2002年,周耀庭獲得國內最大規模、最有影響的“中國著名企業策劃家”稱號,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領獎。
他與兒子周海江,更是多次榮登福布斯、胡潤富豪榜。
到底周耀庭擁有什麼魔力?
今天就從他的故事中找找答案。
面臨困境,變
1983年6月16日,正擔任蕩上村黨支部副書記的周耀庭,接到一紙調令,讓他去瀕臨倒閉的港下針織廠上任。
周耀庭是農民出身,對工業完全不竅不通。但在那個年代,沒有不會一說。
調令就是軍令。
周耀庭毫不猶豫走馬上任了,就像他說的:
那個年代的人,對上級的决定,服從意識是很强的。
雖然不懂工廠,但不會可以邊幹邊學。再說,做服裝也不複雜,農村幹部最大的優勢,就是不怕吃苦。”
這一意外决定,翻開了周耀庭人生的輝煌一頁,也讓一個面臨破產的小作坊起死回生,異軍突起。
港下針織廠是個彈棉花的小作坊,產品主要以棉胎為主,轉型後主攻針織內衣。
但因經營不善,已面臨破產。
周耀庭捕手的八十年代初,正是改革開放初期。
人們已經穿膩了以綠、藍、黑、灰為主調顏色的衣服,急切想要由內而外,解放自己。
當時,港臺流行歌曲,畫報也湧入大陸,五顏六色的流行服裝很快受到國人的喜愛。
周耀庭頂著“挖社會主義牆腳”的駡名,開始了企業的復蘇之路。
1992年,是特殊的一年,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國企也開始進行股份制試點,但對鄉鎮企業的股份制改革還沒有明確政策。
當時鄉鎮企業最大的弊端就是政企不分,企業產權界定模糊。
周耀庭找到鎮裡和縣裏的領導,要求搞股份制改革。
他做出鄭重承諾:
1992年12月31日以前的所有資產通通歸政府。我們面向員工以及全港下鎮人搞’增量擴肌。
在他的多方爭取下,1992年,紅豆集團成立,這是江蘇省第一家鄉鎮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採用員工集資入股的管道,把公司利益和職工個人利益掛鉤,採用多勞多得的制度,得到員工的大力支持。
周耀庭選擇王維詩中的“紅豆”為公司命名,他認為:
企業的人和物都是無法長久留傳的,只有品牌才能代代留傳。
這一富有中國特色的商標,為公司注入了不一樣的文化內涵,也為公司以後的銷售和發展,埋下了伏筆。
人才缺失,變
周耀庭幹服裝廠,完全就是個門外漢。
什麼都不懂,怎麼辦?
這可難不倒善於學習的周耀庭,他把所有時間都泡在車間裏。
學習科技,向優秀的工人瞭解工廠的情况,經過多方瞭解和積累,他終於找到了問題的覈心。
技術落後導致產品滯銷,想要破解這個難題,最急需的是人才。
那個年代的大學生都特別吃香,鄉鎮企業沒有人才分配的名額,怎麼辦?周耀庭苦苦思索著這個問題。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周耀庭把眼光放在退休人員身上,他從上海聘請了13比特退休老師傅,進行產品開發。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
經過科技人員的潜心研製,很快紅豆集團的第一件新產品“護士衫”問世了。
正是這一產品,很快佔領了各大商場,成為早期內衣色彩運用、服裝搭配的經典顏色,成為當時的網紅款式。
紅豆集團的利潤也水漲船高,由每年的幾十萬元,發展一天淨賺10萬。
周耀庭兒子周海江這樣評估“紅豆衫”當年的作用:
這可以說是紅豆贏得的第一桶金,也是打造品牌的神來之筆。
企業有了起色,周耀庭又動起了新腦筋。
如果能讓更優秀的大學生來自己公司,那豈不是更好。
1987年,他頂著全家人反對的壓力,勸說大兒子周海江辭掉大學老師的工作,回到自己廠裡來上班。
回來就把兒子放在產銷一線工作,讓他去鍛煉去成長。
他還提出了“全球招才”、“一方水土用八方人”等觀念。
1995年,周耀庭用百萬年薪向全社會招聘總經理。
這一舉措,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也為紅豆集團引來了更多的關注度。
制度老化,變
除了招聘人才,周耀庭在廠裡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大兒子周海江,是1988年周耀庭引進了第一名大學生,進入公司以來,兢兢業業,為公司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作為民營企業,上一代企業家直接任命總裁的例子屢見不鮮。
可周耀庭卻不這樣做,他沒有直接任命兒子為集團總裁。
2004年9月,周耀庭進行了中國民營企業第一次總裁“海選”。
他從集團中挑選出22名對企業貢獻很大的正部級高管,擔任候選人。
再召集50名集團董事、大股東擔任评审,經過三輪投票,最終選舉結果產生。
周海江以實力取勝,49票高票當選集團總裁。
面對結果,周耀庭非常開心,別人都以為是他為兒子當選總裁高興。
他卻這樣說:“我最開心的是紅豆集團順利地實行了民主化、制度化,按現代企業制度選出了讓大家滿意的新總裁。”
另外,他在公司推行了年終效益薪水制、工人聯產聯質、幹部聯績、代銷人員聯利……一系列制度。
這樣,就把企業的效益跟公司每個職工的利益直接掛鉤。
他還定期進行民主考核,實行競爭上崗、制度選人機制。
在一系列制度的監督下,企業就像坐上了過山車,快速發展,迅速成長為“新蘇南模式”的典型代表。
隨後又開啟了擴張之路,強勢進軍房地產,居中國民營企業百强之列。
銷售模式,變
周耀庭在銷售上也玩起了新花樣。
他把品牌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大力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打出了“七夕紅豆相思節”的招牌。
2001年,紅豆集團投入資金,舉行了第一届紅豆相思節。
提出中國人可以“過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這一獨特理念,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很多年輕人也加入了過”情人節“的活動中。
人們借著回憶牛郎織女的故事,對紅豆品牌刮目相看。
周耀庭還發起了“十萬元徵集馬年春聯”、“二十萬元徵集‘當代王維’紅豆詩”等活動,把紅豆集團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2006年,七夕情人節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列,又被定為”中國人自己的節日“。
有了文化的背書,二十年來,第年的七夕,就成了紅豆集團的一次大盛會。
2012年,天猫雙十一成交額首次破百億。
隨著線上銷售額的崛起,紅豆居家的店效下滑的問題也接踵而來。
庫存嚴重,打價格戰只能是死路一條。
怎麼辦?
經過深入思考,紅豆集團在產品研發上下起了狠功夫。
產品的高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從全棉針織免燙產品,陞級到牛奶絲、碳纖維健康熱能服。
現在又開發出了更優秀的紅豆絨、紅豆棉等新型面料。
2014年,紅豆集團加入了互聯網虛擬大軍的行列,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打造出了紡織服裝第一雲平臺。
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相融合,開啟了新的銷售模式。
2019年,紅豆工業互聯網平臺亮相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現場展示了多款智慧產品,現場體驗人數超過了3000人。
現在,70多歲的周耀庭已經退居幕後,過起了逍遙自在的休閒生活。
有句話說得好:
欲求新,則求變。欲求完美,求常變。
周耀庭的紅豆集團每天都在變,在不斷求變中,站穩了脚跟,殺入了500强行列,他也成為福布斯、胡潤富豪榜上的常客。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如果能主動求變,也許你也能像周耀庭一樣,闖出一片不一樣的天地。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