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民日報》文化版刊發文章:《教育不妨適度留白》。其中指出:孩子更好地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適度放手:生活上留白,有助於培養自理能力;學習上留白,有助於培養主動好學的習慣;思維上留白,有助於培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選擇上留白,有助於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起來看全文。
與其在成才焦慮下過度用勁,不如給孩子的生活、學習適度留白
留白是書畫創作中常用的技法,創作者在巧妙構思的基礎上恰當留白,讓方寸之地的畫紙延伸出天寬地闊的美妙。其實,不僅繪畫需要留白,教育有時同樣需要留白。
咿呀學語,就為孩子規劃人生;剛進校園,就為孩子挑選培訓班……眼下,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家長的苦心可以理解,但若掌握不好分寸,孩子自主成長的空間就有可能被壓縮。與其在成才焦慮下過度用勁,不如給孩子的生活、學習適度留白。
孩子更好地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適度放手:生活上留白,有助於培養自理能力;學習上留白,有助於培養主動好學的習慣;思維上留白,有助於培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選擇上留白,有助於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些都是支撐孩子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留白也是學校可以探索的教育管道。老師的教學,不妨適度留白。摒弃“唯分數論”,善於發現、欣賞不同孩子的優點,鼓勵學生捕捉思維碰撞的火花,體驗收穫知識的美妙;學校的管理也不妨適度留白。為老師減負,從非教學事務中解脫出來,讓他們在寬鬆的氛圍中探索教學的多種可能。
當然,留白不等於放任不管。引導孩子健康成長,需要畫好家校共育同心圓,守住教育責任的底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導師,家長要從管教向引導轉變,針對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不同方面,採取不同的教育管道。學校和教育職能部門,則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留白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智慧。留白之處,自有教育。轉變教育理念,讓孩子有更寬鬆的成長空間,也許會有“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作者為海南大學法學院研究員)
來源:《人民日報》(2021年06月16日第12版)
責任編輯:董鋒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