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到30歲被提拔為長沙太守,與龐統齊名,為何被諸葛亮打壓流放

湖南 129℃ 0
摘要:《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先主入蜀,諸葛亮鎮荊土,孫權遣使通好於亮,因問士人皆誰相經緯者,亮答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劉備受劉璋邀請入川後,諸葛亮等人鎮守荊州,孫權派出使者跟諸葛亮交好,順便問諸葛亮:蜀國士人中有誰跟你一起治理政事?諸葛亮甚至認為廖立的才能與龐統相當,也可以說是廖立的才能與諸葛亮也在同一檔次,這對廖立來說,是相當高的稱讚了。

《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先主入蜀,諸葛亮鎮荊土,孫權遣使通好於亮,因問士人皆誰相經緯者,亮答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劉備受劉璋邀請入川後,諸葛亮等人鎮守荊州,孫權派出使者跟諸葛亮交好,順便問諸葛亮:蜀國士人中有誰跟你一起治理政事?諸葛亮回答說:龐統、廖立都是楚地的優秀人才,應該能和我共同開創大業。

起初,在諸葛亮的眼中,廖立與龐統是同樣水准的荊楚優秀人才,是能治理國政的人才,龐統大家都很熟悉,但廖立這個人卻很陌生,如果廖立真跟龐統齊名,那廖立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怎麼這麼低?甚至都不如廖化?

諸葛亮說這話時,應該是西元211年~215年之間,之後諸葛亮就入川了,這個時候諸葛亮的官職是軍師中郎將,職責是都督荊州南三郡的賦稅,以充當劉備軍作戰的軍餉,而這個時候龐統的官職也是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一模一樣,但地位不如諸葛亮。

論名聲的話,當時的諸葛亮是不如龐統的,因為龐統出名比較早,曾經受到司馬徽的稱讚,並且在周瑜手下做過官,東吳有一些士人知道龐統,相對來說知道諸葛亮的人沒有龐統多,在當時諸葛亮的名聲是不如龐統的,諸葛亮名聲超越龐統是後來的事。

論才能的話,諸葛亮遠超龐統,龐統最初投靠劉備,劉備讓龐統當個縣令,龐統卻處理不好政事,結果被免官,後來還是諸葛亮和魯肅聯名保舉,劉備才重用龐統,理論來說,龐統是可以跟諸葛亮齊名的人物。

諸葛亮甚至認為廖立的才能與龐統相當,也可以說是廖立的才能與諸葛亮也在同一檔次,這對廖立來說,是相當高的稱讚了。

廖立是武陵郡臨沅人,今湖南常德人,劉備拿下荊州南四郡後,廖立被任命為州從事,之後又被任命為長沙太守,這可是劉備直接任命的,龐統這樣的人都只能當個縣令,廖立很快就做了太守,管一郡之地。

別小看太守一職,包括從孫權那裡借來的南郡在內,這個時候劉備總共才5個郡,廖立就是其中的五個郡守之一,可以看到劉備對廖立相當重視,關鍵是廖立這個時候還不滿30歲,正是年輕有為的年齡。

可以拿馬良來比較一下,馬良是馬謖的哥哥,馬氏五常中的老大,馬良最初也是被劉備任命為州從事,與廖立的官職一樣,後來馬良被劉備任命為左將軍掾,劉備當時是左將軍,左將軍掾就相當於劉備的副官,但廖立這個時候已經是長沙太守了,要知道長沙太守只有一人,而左將軍掾可不止一個人,就跟州從事一樣,是很多個人,這也能看出廖立受重用的程度超過了馬良。

另外,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就任命廖立為侍中,侍中相當於皇帝的近臣,2年後劉備稱帝的時候,才任命馬良為侍中,廖立的侍中比馬良早了2年,這說明廖立的才能在馬良之上,劉備可是用人高手,沒點才能的人,劉備是不會用的。

廖立在擔任長沙太守期間,發生了一件事,就是孫權向劉備討要長沙郡、桂陽郡和零陵郡三郡,劉備不同意,於是孫權派出呂蒙硬搶,當時魯肅拖住了關羽,呂蒙就率軍進入荊南四郡,四郡聞風投降,而此時擔任長沙太守的廖立則是直接弃城逃走,一直逃到了益州,劉備知道這事後,並沒有責備廖立,反而任命他為巴郡太守。

巴郡主要就是今天的重慶市,這是益州重要的郡之一,益州當時一共有21個郡,比較重要的郡有蜀郡、漢中郡、巴西郡、巴郡等等,劉備稱漢中王時,任命廖立為侍中,劉備去世後,廖立被任命為長水校尉。

長水校尉是守衛京城的武將官職,相當於首都衛戍軍隊之一,有兵權,與太守的官職和俸祿相當,侍中調任長水校尉相當於平級調動,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掌控在權,劉禪雖然是皇帝,但只負責祭祀,所有的政事都是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作為丞相是開府治事,侍中這個官職本是皇帝的近臣,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政事,傳達政令,但在諸葛亮當政期間,實際上失去了作用,所以把廖立調任長水校尉。

不久,諸葛亮給皇帝劉禪寫了一份彈劾廖立的奏章,內容是這樣的:

長水校尉廖立,在任職上妄自尊重,品評朝中士人,公開指責朝廷沒有任用賢達之人而任用平庸之士,又說萬軍統帥之人都是混小子,誹謗先帝,詆毀朝臣。有人說國家軍隊簡練,行伍分明,廖立就仰著頭望著屋頂,憤然斥責那人說:有什麼可說的!像這樣的事,數不勝數。一羊亂群,都能帶來禍害,更何况廖立身處高位,中層社會以下誰能辨別真偽呢?

劉禪準予後,就把廖立貶為平民,流放到汶山郡(今四川茂縣),諸葛亮去世後,廖立還活著,聽說諸葛亮去世後,廖立說了一句話:

我們最終要成為异族的奴役。

這話等於是說蜀漢將要亡國了,那麼諸葛亮為何要貶廖立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諸葛亮認為廖立的道德有問題,這樣的人不適合在朝中當官,應該清除出朝廷,所以就把廖立給貶為平民了

諸葛亮提拔人才最重視的標準就是德才兼備,有才無德的人,諸葛亮是堅決不會用的,比如李嚴。李嚴是有才能的,劉備都能發現李嚴的才能,李嚴是有政績的,平定叛亂是武的一面,治理地方是文的一面,所以劉備才讓李嚴擔任輔政大臣,從地方上提拔到中央。

但是李嚴這個人道德是有問題的,李嚴這個人清高,與同事合不來,李嚴還慫恿諸葛亮受九錫,進爵封王,這是別有用心,李嚴還想把益州的五個郡劃出來新成立一個巴州,讓他擔任巴州刺史,蜀漢政權只有一個州,李嚴這麼做不是搞分裂嗎?李嚴還陷害諸葛亮北伐卻擅自退兵,這些事都指出李嚴心術不正,道德有問題,他雖然是個人才,但是個有才無德的人,所以不能用,最終諸葛亮貶李嚴為平民。

廖立的情况跟李嚴相似,他有以下罪名:

1、非議劉備。

廖立責備劉備在拿下益州後,沒有趁勝攻取漢中,反而跟孫權爭奪荊州三郡(也就是湘水劃界),結果徒勞無功,還被曹操占了漢中,差一點失掉了益州,後來關羽之死和上庸的慘敗也怪到劉備頭上。

2、妄議朝臣。

廖立責備關羽帶兵作戰無方,任性而為,導致白白遺失荊州之地。

3、攻擊用人政策。

廖立責備朝廷用人政策,說向朗、文恭、郭演長、王連等人是平庸之人,沒有能力卻身在高位,蜀漢的用人政策,劉備活著的時候是劉備决定的,劉備去世後是諸葛亮决定,這等於是把劉備和諸葛亮都責備了一頓。

從廖立的言論中可以看出,他對蜀漢是相當不滿的,姑且不說他的言論是否正確,就說他這種行為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劉備是蜀漢之主,他做的事雖然有對有錯,在當時的那個社會來說,你是不能背後議論君主的,也幸虧是廖立遇到的是諸葛亮,換了是曹操或者孫權,早就被族滅了。

關羽是蜀漢政權的開國元老之一,同時也是非常敏感的一個人,有功有過,蜀漢政權能够成功建立,少不了關羽的功勞,關羽雖然在襄樊之戰中犯了錯,但也並不能全盤否定關羽,劉備本人對於評估關羽都感到敏感,何况是廖立呢?他有什麼資格來議論關羽呢?

最後一點就是蜀漢的用人原則,劉備用人是唯才是舉,只要有才能,劉備都會用,比如魏延,魏延也是脾氣古怪的人,跟人合不來,但他有才能,劉備就用他,也不管出身,這叫唯才能而用人。

但諸葛亮就不一樣了,諸葛亮是讀書人,用人側重於德才兼備,你看諸葛亮推薦的人才,比如向朗、郭攸之、蔣琬、費禕、董允這些人,有才也有德,光有才能沒有道德,諸葛亮也是不會用的。

這兩種用人管道在當時來說,都是合理的,不能說誰對誰錯,就算是用人有問題,這也不是廖立可以議論的,廖立之所以這麼說,不是因為他說的對,而是廖立的私心在作怪,他認為自己的才能僅次於諸葛亮,甚至高於李嚴,卻沒有得到重用,於是對蜀漢牢騷滿腹,不斷地攻擊,這種行為叫什麼?

這叫抱怨、發牢騷,如果廖立真有才能,道德也高尚的話,他肯定會受到重用的,只是時間問題,廖立算起來也是荊州人,符合蜀漢國策(荊州人管理益州),但他如此抱怨蜀漢朝廷,能讓他高昇嗎?當然不能。

與廖立共列一傳的彭羕、劉琰、楊儀、李嚴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喜歡以私心議論朝政,這四人都有些才能,但他們都攻擊過蜀漢朝政,都被流放或被殺死,所以三國志作者陳壽才把這幾人共列一傳。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