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的吳三桂為什麼要起兵造反,他為什麼不老老實實頤養天年?

云南 207℃ 0
摘要:那麼他的造反行為就不難理解了——也就合情合理了。他高齡起兵的原因,恰恰在於他十分清楚,他和自己的嫡系將領並不能全身而退。當撤藩令下達到吳三桂手中時,他對於反不反應該是猶豫的,畢竟他的年齡已經不小了,已經經不起折騰了。吳三桂迎來送往,上下交結,饋贈禮物,無不顯示出他的奢侈程度。

這個問題前提有個基礎,就是“全身而退”,因為“全身而退”的條件存在,所以才會覺得吳三桂晚年的造反行為“不合常理”。可如果要是吳三桂無法“全身而退”呢?那麼他的造反行為就不難理解了——也就合情合理了。

吳三桂在關外跟皇太極、多爾袞這樣的梟雄打了十幾年的仗,又歷經明、順、清三方勢力的亂世之交,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沒見過,還看不透康熙的算盤?他高齡起兵的原因,恰恰在於他十分清楚,他和自己的嫡系將領並不能全身而退。

撤藩意味著交出軍政錢糧大權,軍隊都會被拆散安置到各地,他吳家也要離開雲南這個苦心經營幾十年的根據地。有地有人,有錢糧,山高皇帝遠,這是他的身家性命,是清廷不敢拿他怎麼樣的王牌。只要這些沒了,朝廷遲早會找藉口要他全家命的。撤藩之後,必是殺人。

如果接受撤藩,那麼意味著他在雲貴一帶經營十幾年,妄圖其家族如同明朝世守雲南的沐氏一般的夢想破碎,是他所不能接受的,縱使吳三桂放弃權力甘願做一個富家翁,他手下全是驕兵悍將姻親聯屬,盤踞雲貴多年,這十幾萬人中但有一個出了點問題,皇帝就會以此為藉口讓他全家掉腦袋。他手底下十幾萬人馬,滿清朝廷必然解散這些軍隊,當兵的沒糧吃,那他們要麼嘩變、要麼為匪,結果還是叛亂,還是會牽扯到吳三桂,最終還是死路一條。

吳三桂的平西王爵位,是靠自己的戰功打出來的。他在自己的嫡系軍隊中擁有無與倫比的崇高威望。即便他失去了平西王的爵位,他也依然可以輕鬆的指揮自己的軍隊。所以他即便是乖乖的接受了康熙的削藩條件,回遼東當個富家翁,康熙心中也是不放心的。只要吳三桂重新振臂一呼,依然可以召集他的嫡系部隊造反。所以只有吳三桂死才能讓朝廷徹底放心。而吳三桂自己心中也是清楚的,他即便是接受了康熙的條件做個富家翁,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過段時間暴病身亡,朝廷給點恩賞。

當撤藩令下達到吳三桂手中時,他對於反不反應該是猶豫的,畢竟他的年齡已經不小了,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但他的侄、婿及眾將是這樣向他進言的:“王威望,兵勢舉世第一,戎衣一舉,天下震動!只要把世子世孫想法從北京弄回來,可與清朝劃地講和。此即漢高祖對付項羽的分羹之計。”“如果就遷於遼東,他日吹毛求疵,我們只能引頸受戮。不如舉兵,父子可保全!”

吳三桂手下重要幕僚方光琛說:“王想遵旨撤藩,欲不失富家翁呼?則一居籠中,烹飪由人矣!”

此時的吳三桂代表的已不是他個人,而是代表著一整個集團的利益。撤藩雖只二字,卻對吳三桂屬下數十萬人的命運起著决定性的作用,吳三桂割捨不下雲南的宮殿、財產、美人、權勢;吳三桂的部下也難以捨棄他們在雲南得到的一切;吳三桂與他屬下數萬人都不願離土重遷,他們害怕回到遼東生活受到影響,他們更離不開這早已熟悉了的四季如春的雲貴高原。

吳三桂身邊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個龐大的利益團體。吳三桂就是他們頭兒,對於這樣的人,很多時候,不能完全考慮自己了。他老了,無所謂了,可是手下很多擁兵自重的將軍肯定不願意放弃。他也不得不為跟隨自己這麼多年的部下著想。他要為自己和屬下奮力一搏,不能失去半生用生命搏殺所得到的一切。

吳三桂統治雲貴時期,除了賦稅進入他的腰包外,雲南少數民族各酋長多有財富,吳三桂每年都勒令各酋長獻金銀,名曰“助餉”。

雲南雖偏遠,但是地產五金,為生財的一大來源。自元明以來,開採不斷,已形成金、銀、銅、鐵、鉛等採礦中心,各有礦廠。吳三桂壟斷這些礦廠的開採,利潤源源不斷地進入他的府庫。

吳三桂把昆明三百裏內作為放牧的場所,任意圈地,不斷增設莊田,他的莊園星羅棋佈。吳三桂和他的將吏,及至兵士,都成了雲南的大中小地主!

吳三桂的平西王府,前後持續十餘年,造成了一個占地廣闊、規模宏大的宮殿群。五華山周圍,山上山下,到處都是宮室殿閣銜接,真是千門萬戶,極土木之盛大!殿頂裝琉璃瓦,牆壁飾以圖畫,金碧輝煌,令人炫目。

吳三桂的穿戴同樣豪華無比。辦公事時,要穿蟒緞,還覺得不全,另選各色哆羅及金甲鑲嵌明珠,銀甲則鑲嵌珊瑚。腰帶有玉帶、金帶、銀帶、枷楠帶、犀角帶、沉香帶,皆鑲嵌珠寶,價值數萬金,裝入三十箱,收藏在府內,隨時取用。夏天,他頭戴象牙抽絲的凉笠,用孔雀毛做蓋,真是雍容華貴,名副其實的“雲南王”。

吳三桂迎來送往,上下交結,饋贈禮物,無不顯示出他的奢侈程度。每逢年節和自己的生日,他必舉行盛大歡宴,拋贈大量金錢財物。他的部將也無不富有,至於他的親屬,更是個個富貴,獨霸一方。吳三桂常跟自己的侄兒、女婿、親信將領等,在一起宴樂,有時還跟他們到演武場比試騎射,演練武藝陣法。

到了吳三桂這種高度,他身為利益集團的最大代言人,很多事情已經是身不由己的,他即使答應撤藩,手下人恐怕也不會答應的。

吳三桂的軍隊除了跟隨自己30年的遼東鐵騎舊部,還有張獻忠大西政權的殘部和李自成大順政權的殘部,更是囙此吸引了不少對清廷不滿的野心家。這些人如果在清廷統治下,不說必死,但肯定屬於是被打壓的存在,基本上沒有出頭之日。但在吳三桂一手遮天的半獨立王國,這些將士們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

所以如果吳三桂答應削藩的話,利益集團的成員肯定不同意,不只是為了吳三桂,更是為了自己利益著想,自然會激烈反對。

當年三藩造反,有一個人沒有選擇造反,就是尚可喜。當康熙正在為撤藩處心積慮時,康熙十二年三月十二日,平南王尚可喜突然向朝廷申請撤藩,請求聖祖允許自己“歸老遼東”。康熙大喜,馬上就同意了。

尚可喜之所以申請撤藩,主要是聽取了手下謀士金光的建議。金光是浙江義烏人,隨尚可喜幕下最久,以功授鴻臚寺卿銜。他私下勸尚可喜:王已位極人臣,恩寵無以復加。樹大招風,朝廷對王很不放心,歷來外姓封王沒有一個長久的,莫若交出兵權,回遼東養老。尚可喜經過深思熟慮後,接受了金光的勸告,下决心隱退。他一連上了數道奏章,向康熙申請回遼東。

尚可喜不僅沒有幫助造反,而且想辦法幫助平亂,結果手下如劉進忠,祖澤清開始造反,後來尚之信(尚可喜的嫡長子)造反,把尚可喜圍起來,奪了其兵權,尚可喜選擇自殺但沒有成功,尚可喜的親生兒子都選擇造反,如果吳三桂當時不造反,他能辦到嗎?

曾國藩這種可以全身而退只能說是當時中央權力已經式微。

投降滿清,利用完後被殺,在吳三桂之前就有血腥的例子。

鄭芝龍,鄭成功之父,投降後被殺。孫可望,孫可望是張獻忠的義子,帶領大西軍和南明永曆皇帝合作,創造了南明歷史的最後一個高潮。他投降滿清後,順治皇帝親自接見,十天之內請他吃了三頓飯,打賞銀子更超過萬兩,更册封他做了義王。但這個義王,就沒有一塊封地,更沒有軍隊——也就是說,吳三桂如果乖乖聽話,就是孫可望這個版本。

三年後,在覆滅了南明永曆政權,西南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孫可望及其家族已沒有了利用價值,孫可望在隨皇帝打獵時被直接當獵物射死了(“隨出獵被射死”)。臺灣鄭克塽投降來京後,雖授以公爵稱號——漢軍公,卻有銜無職,坐吃山空。各地祖產全被地方官所占。

吳三桂的目標是做明朝的沐氏,沐氏在明朝延續了兩百多年,也不摻和朝廷的事,老老實實的就這樣一代代傳下去,保住了自己的後世子孫一輩子榮華富貴。這也是皇太極曾多次許下的諾言,要三藩永遠鎮守南疆,“屏藩王室”,永不撤藩,子子孫孫世襲王爵,與清朝相始終。但現在朝廷反悔了,吳三桂心裡能不窩火嗎。明朝允許沐氏世守雲南是有歷史原因的,再加上沐氏與朱明皇室還有特殊的親情聯系,吳三桂和清朝愛新覺羅氏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造反對吳三桂來說,沒什麼稀奇的。我們這些普通人每天開著空調,玩著電腦,想必壓根理解不了為什麼有人會去造反。

但是吳三桂是什麼人?末世梟雄。人家就是吃這口飯過日子的。殺過的人比我們見過的人還多。造反打仗對他來說就跟我們現在買個手機一樣的平常。10年前,他還剛把永曆帝殺掉呢。10年後,再殺個康熙,他也不會大驚小怪的。

你覺得的全身而退,那是你覺得。現在沒收你的手機,只給你個諾基亞,你也能打電話發短信啊,你也叫全身而退啊。玩不了安卓了,你難受不?你罵人不?吳三桂是個王爺,不摸著槍桿子,他睡不著啊。怎麼個全身而退啊。沒有想殺誰就殺誰的權力了,沒有人吹噓怕馬,曲意逢迎了。沒有那潑天的富貴的了。沒有一群人擁上擁下了。他睡不著啊。你一個平民,你覺得保命有飯吃就是全身而退。但是吳是個王爺,他不這麼覺得。他覺得這樣比死還難受。好比你不玩手機,你也睡不著啊。難受啊。

而且吳三桂不傻,人家有豐富的政治軍事閱歷。他信個鬼的全身而退。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