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學者已走上“雙一流”高校領導崗位。
據哈爾濱工程大學(簡稱“哈工程”)官網6月15日消息:經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决定,殷敬偉衕誌任哈爾濱工程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任職時間自2021年5月25日起計算。出生於1980年2月份的殷敬偉教授,正式出任哈爾濱工程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這也是現時最年輕的“雙一流”高校副校長之一。
官方簡歷顯示,殷敬偉,男,漢族,1980年2月生,黑龍江尚志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導,200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6年6月哈爾濱工程大學畢業留校任教。他曾先後擔任哈工程校團委書記兼學生工作部副部長,“2011計畫”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哈工程水聲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正處級),哈工程水聲工程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2019年11月,殷敬偉出任哈工程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現時還同時擔任哈工程“水聲通信與定位技術”國防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海洋資訊獲取與安全工信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
哈爾濱工程大學前身是創建於195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1970年,以海軍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幹部教師為基礎,在“哈軍工”原址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學校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共建高校。
哈爾濱工程大學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是國家“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應用)領域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80後校領導,正在走上歷史舞臺
殷敬偉並非近兩年來第一位走進福斯視野裏的80後“雙一流”高校校領導。
去年6月29日,四川省政府網站發佈消息,任命盧豔麗為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盧豔麗教授出生於1982年,四川樂山人,中共黨員。她本科及博士均就讀於四川農業大學,2005年獲管理學學士學位,2008.10-2009.10曾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CIMMYT留學,2009.10-2010.12被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聘為Consultant Scientist。2010年獲農學博士學位。
其後盧豔麗教授留校任教,博士畢業僅2年後就因出色的學術表現晋昇為教授。
2013年起,盧教授任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黨政辦公室主任;2014年任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副所長;2016年當選為四川農業大學第十届黨委委員,任玉米研究所所長;2018年兼任省部共建作物抗病遺傳與病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副主任。2020年6月任四川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同樣出生於1982年的王博教授,也在2019年11月被正式任命為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王博教授2004年在北京大學獲學士學位。2006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Univ. of Michigan,Ann Arbor)獲碩士學位。2009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獲博士學位。2011年6月參加工作,2015年10月任北京理工大學原化學學院副院長,2016年6月任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常務副院長,2017年11月任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2019年9月任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他的學術成就十分傑出,在Nature、Science等學術期刊上發表60餘篇論文,論文SCI他引超過8000次;獲美國授權專利6項,獲中國授權發明專利3項。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入選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北京青年五四獎章。現時擔任國際IZA學會MOF Commission常務理事,中國化學快報、中國化學學報和Scientific Reports等雜誌編委職務。
更早之前,2019年6月份,中國人民大學第一位“80後”正教授葉光亮,履新海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同樣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葉光亮出生於1980年4月,本科畢業於浙江工業大學,僅用3年就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且成績全A。剛畢業,滿懷一腔抱負的他就毅然回國,6年之後,他成為中國人民大學最年輕的教授,並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獎、Emerald卓越引文獎等獎項。
▎高校領導幹部年輕化
近年來,我國高校領導幹部班子愈加呈現“年輕化”趨勢。
截至目前,我國140所“雙一流”高校中,已經有8所大學的校長由70後擔任,包括去年剛剛上任的南京航空航太大學校長單忠德院士和華東理工大學校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得主軒福貞。
而這8比特中最年輕的,出生於1976年的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現年45歲,是現時唯一一比特75後“雙一流”高校校長。
近2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已經誕生過一大批年輕的重點大學掌舵者。
34歲任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並在45歲任廈門大學黨委書記的張彥、37歲出任山東大學校長的展濤、40歲出任鄭州大學校長的申長雨、41歲出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的陳章良、43歲出任東南大學校長的易紅、44歲出任重慶大學校長的李曉紅、44歲出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的徐顯明、45歲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的陳雨露……每一位都是那樣驚才豔豔,每一位都令人讚歎不已。
在這種驚歎的背後,是人們對於“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美好願景和期待。
身為一所大學的領導幹部,和學生群體的年齡差距更小,無疑會具有天然的親切感和貼近感,這是治校理校的一個極大優勢。
而年紀輕輕便能脫穎而出,也往往意味著他們擁有更開闊的思維,更高的學歷和更出眾的綜合素養,並取得了更優秀的成績。
年富力强的他們,身上背負的歷史包袱更少,更加敢打敢拼、敢闖敢試,同時也將帶來更多創新與創造的可能性,從而帶領學校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敢於擢拔這些年輕人擔任要職,給予他們施展拳脚的舞臺,不“唯臺階”“唯資歷”而唯才是舉,體現出的是一所高校、一個組織在選任用人上的擔當與魄力,更是一項事業能够生生不息、長遠發展的重要保證。
我們也期待著,下一位優秀的“80後”乃至“90後”年輕人,何時會接過前輩們肩上的千鈞重擔,滿載著人們的驚歎與期許,向我們走來。
來源:聊時局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