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陶淵明
近40年的時間裏,我國經濟快速飛漲,社會發展得越來越快。所有人都被擰緊了發條,在時代齒輪的驅動之下辛勞地生活著,在這樣的壓力之下無數人開始懷念起陶淵明的隱居生活,想要告別喧囂的都市,回歸寧靜的自然,去尋求內心的安寧,體會一下所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情雅致。
但對於很多人而言,隱居山林回歸自然需要的成本是極其高昂的。但這對於王青松而言似乎並沒有那麼困難,身為北大碩士和講師的他就跟妻子帶著350萬,在2000的千禧之交時離開了北大,開始了他們與世隔絕的隱居生活。
北大才子
王青松出生於1957年,小時候的成績就很好,可惜因為後來的十年動盪沒能正常參加高考,而是進入了河南信陽地委局中工作,工作中的技能訓練之一就是速記能力,王青松一天能記500個電話號碼並且正確對號入座。
恢復高考之後,王青松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之後,就參加了1979年的高考。之前工作中培養的能力讓他在考試上如魚得水,他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學,學士畢業之後又在北京大學繼續攻讀碩士,並且成功拿到了碩士學位,並留在學校任教。
王青松早年練過武,進入大學之後又常讀老莊之學,慢慢在養生上就頗有研究。1985年國內興起了一股“養生熱”,王青松就開始教授養生知識,校內任教的薪水和教授養生的課費,不僅讓他積累了很大一筆財富,而且還讓他結識了自己未來的妻子張梅。
兩人在養生課堂上相見,張梅比王青松小了12歲,但是卻一見如故,志同道合,很快就戀愛了。當時張梅剛剛從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之後就進入了一家教育機構工作,收入也相當豐厚,這為他們之後的隱居生活提供了更多的資本。
隱居山野
1990年,王青松已經將養生鑽研得比較透徹,於是便開始想要在學術上更進一步。這一年他報考了哲學系博士,但即使自己單科與總分統統第一,但依然還是沒有被錄取。次年又轉考法律,成績依然相當優秀,但是又不知道什麼原因再次落選。
這讓王青松感到十分挫敗和無望,在壓力之下,1994年的時候,王青松跟妻子就搬到了北京與河北交界的山區——岳父的老家居住,並且開始照顧荒下來的10畝地。但是因為去一次北大上課在路上就要花5個小時,田地種上了也沒人看,囙此在1998年的時候,妻子張梅就乾脆辭了職去看田了。
王青松自然不願讓妻子一個人受累,加上自己在學術上無法更進一步,又想要給自己未來的孩子一個自然清新的生長環境,於是到了2000年的時候王青松也就乾脆離開了北大,跟妻子團聚,兩人把所有家當凑了凑,籌出了350萬元,從此開始過起了真正的隱居生活。
他們承包了2500畝荒山,墾出了40多畝地,從此開始了養貓養狗、放羊放牛、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隱居生活。而這一過就是11年的時間。
為子出世
2011年,他們的孩子已經7歲了。這11年裏,他們跟外界唯一的聯系就是一個收音機,每當孩子從收音機裡頭聽到別人說話時就高興得手舞足蹈,王青松聘請的工人進來的時候,孩子也會為這“外人”的到來而圍著工人師傅轉圈。
王青松看著對外界如此好奇的孩子,心裡相當愧疚,雖然以他們的學識已經讓自己的孩子比普世教育的進度快了不少,但是友情和學校能够給予孩子的感情和交往體驗是無可取代的。
而且當年的350萬元因為承包山地、聘請工人幫忙等等用途也花了十之八九了。囙此在2011年的時候,王青松就選擇出世,在昔日好友的幫助下重新回到了外界,慢慢重新融入了城市生活。
在王青松的打算中,他是想要用三年的時間讓孩子選擇究竟是留在外面還是回到山林。而他們夫妻倆也將用三年的時間賺到足够的錢繼續維持他們“桃花源”般的生活。
而如今王青松已經探索出了一個平衡之道,不像當年那樣非黑即白了。他將自己隱居的地點改造成了一個生態農莊,平時就賣賣自己親手種下的綠色無污染有機蔬菜,有時候也招呼招呼在快節奏生活中想要喘口氣的人,就這樣,王青松一家既保持了自己隱居的田園生活,又不至於跟外界完全脫鉤,算得上是熊掌與魚都兼得了。
結語
在如今這樣快節奏的生活之下,很多人承擔的壓力都很大,也有很多人夢想著能過上如同王青松一樣的慢節奏的、閒散安逸的隱居生活,但在這種田園生活並非主流生活管道的當下,選擇這種生活管道所需的成本是相當高昂的。
王青松作為北大碩士和養生講師,又有一個能編教材的得力妻子,這才足以支撐他們的桃花源般的生活,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如此的。所以我們在嚮往的同時,還是要將眼光放在當下的生活上,不要刻意地、無視自身情况和條件地去追求、模仿他們的生活,不然只會更給自己增添煩惱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