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後,博古不再擔任紅軍總負責人,後來去了哪裡?

陕西 106℃ 0
摘要:1907年,秦邦憲出生在無錫一個書香世家。在父母的影響下,他聰慧活潑,勤學機敏。稍長一點,他就進入了無錫中學就讀。在學校裏,他成績優异,備受贊許。1924年,17歲的他得到了時任《無錫時報》總編的賞識。靠著滿腹才華,他擔任了一名編輯。這段時期中,他接觸到了先進思想,對馬列主義尤為好奇。彼時,紅軍早已樹立了新的方針。會議結束後,偉人又一次被推選為了領導人。遵義會議後,以偉人為首的領導集體正式確立。

1907年,秦邦憲出生在無錫一個書香世家。在父母的影響下,他聰慧活潑,勤學機敏。稍長一點,他就進入了無錫中學就讀。在學校裏,他成績優异,備受贊許。1924年,17歲的他得到了時任《無錫時報》總編的賞識。靠著滿腹才華,他擔任了一名編輯。這段時期中,他接觸到了先進思想,對馬列主義尤為好奇。

求學蘇聯

一方面,他勤勉學習。另一方面,他則是觀察時局。在南國,孫中山先生領到了北伐革命。一時之間,群英薈萃,群眾激奮。1925年,他終於按耐不住,决定投身共產主義事業。1926年,19歲的秦邦憲去往了莫斯科學習。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他結識了王明,張聞天等同學。他們博學擅問,很快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年輕的秦邦憲有著驚人的學習力。他不僅克服了俄語難關,後來還掌握了德語。在攻讀馬列原著的時候,他博聞強記,能够大篇幅引用原文。這大大振奮了中國學子。在莫斯科的同學圈子中,他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翹楚。秦邦憲如此優秀,這也被共產國際看重了。就這樣,他正是改名博古,也慢慢向政治靠攏。值得一提的是,在俄語中,博古是上帝的意思。由此可見,他對自己頗為自負。身為無神主義者,他如此取名也遭到了詬病。

在蘇聯學習了四年,他結交了很多蘇聯高層。1930年,博古回到了國內。彼時,紅軍早已樹立了新的方針。依託農村,發展自我,不斷鞏固。早期,博古對這樣的做法感到奇怪。要知道,蘇聯政權來自十月革命。莫斯科紅軍炮轟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在震天的革命號角中,他們推翻了資產階級政權。

在根據地裡邊,博古並未過多爭辯。剛剛回來,他只是一個新人。就算有著蘇聯人的看重,他還是需要證明自己。於是,他從共青團書記當起。實際上,博古在新聞文宣方面頗有才幹。在他的領導下,我文宣政工部門取得了發展。在擔任全國總工會幹事期間,博古也取得了各地工人的信賴。

委以重任

說話之時,他常常引經據典,令人印象深刻。帶著眼鏡,一副儒雅模樣,博古氣質出眾,這是不爭的事實。漸漸地,他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與此同時,隨著蘇聯顧問李德的來臨,一批留蘇幹部被大力啟用。在這之中,博古就是最快的一個。1933年,他就進入了覈心圈子。一步步地,他又大力支持李德。

1934年,他被推選為新的領導負責人。一上臺,博古就盲目聽從李德。在進攻之中,二人推進冒險主義。在防守之中,他們又非常保守。在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紅軍失去了正確領導,因而被敵人打敗。無奈之下,紅軍只好踏上萬里長征。一路上,紅軍遭到了敵人的圍追堵截。

繞道路程中,我們在湘江之畔被伏擊。八萬戰士浴血奮戰,面對國民黨和桂系的雙重夾擊,紅軍沒有絲毫退卻。挑著輜重,背負行囊。用最簡陋的武器,我們還是突破了敵軍的防禦。可一場惡戰下來,紅軍只剩下三萬多人了。在交戰之中,博古,李德等人堅持錯誤方針。他們沒有吸取半點教訓。

1935年1月,在抵達遵義之後,紅軍召開了軍委會議。各路將領彙聚一堂,大家認真分析了現時的情况,並對李德,博古做出了嚴厲責備。會議結束後,偉人又一次被推選為了領導人。這是重要的歷史時刻。我們進行了必要的撥亂反正。在戰火之中,紅軍被淬煉得更加强大了。

新聞事業的奠基人

遵義會議後,以偉人為首的領導集體正式確立。有了正確領導,革命火種日益猛烈。這是每一個戰士們都歡呼的。另一方面,博古則是慢慢退出了人們的視野。新中國成立後,大家甚至再也找不到他的消息。實際上,儘管他犯過錯誤,可博古依舊是出色的革命家。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了。第一時間裏,博古和周總理前去交涉。在我們的幫助下,蔣介石和張學良達成了協定,全國統一抗戰陣營成立了。

1937年,博古以組織部員的身份去往南京。在他的努力下,蔣介石集團被迫同意我們的新聞訴求。從此,在國統區內,蘇區的消息得以傳播。帶著其他的文宣衕誌,博古將組織的進步思想傳播開來。在外敵侵略的大背景下,延安成為了真正的抗日和革命聖地。來自各大學校的青年學子爭相去往,紅軍也有了一批中堅人才。

1940年,博古返回延安,並擔任了新華社社長。在他的主持下,解放日報等一批進步刊物出現了。在新聞和通訊事業上,他發揮了重要作用。1942年,博古又辦了黨報。在這一段時期,我們也對新聞和文宣有了正確認識。作為黨的咽喉,進步報紙成為了文宣陣地。此間,我們也遭到了反動派的多次污蔑。博古據理力爭,嚴厲地反駁敵人,這些功績都得到了偉人的讚揚。

1945年6月,抗日勝利在即,博古又當選為七大委員。由此可見,他在組織中依舊深受信賴。個人才幹也是有目共睹的。12月23日,他發表了《五個W》一文,這正式揭開了我國新聞事業的初衷,為廣大新聞工作者指引了方向。1946年4月8日,博古搭乘美國運輸機返回延安。誰知,途經山西飛機卻失事了。包括葉挺將軍在內的17名幹部都不幸遇難。

結語

博古曾經是組織的負責人。在紅軍時期,他就表現出了驚人的才幹。儘管年紀輕輕,他卻令人刮目相看。囙此,他的實力毋庸置疑。當然,作為一介書生,他一些想法過於天真。缺少鬥爭經驗,沒有戰畧指揮能力。這是博古得不到大家認可的原因。

在新聞事業上,他則是我國的重要奠基人。囙此,因材施用,將幹部引導到各條合適的戰線上,這成為了組織以後的安排方法。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