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史書的記載,武德九年六月,數萬突厥騎兵包圍唐朝烏城,唐高祖李淵任命齊王李元吉北征抵抗突厥入侵。
在出征之前,太子李建成卻建議將秦王李世民帳下的大將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以及秦瓊等人一同前往。其理由是李世民及其部將對戰突厥有經驗,讓李世民的部將隨同前去,對齊王有很大幫助。
對於李淵而言,這個主意自然是好的,於是欣然同意。
可對於李世民來說,絕不是一個好消息。
因為李世民收買了在太子東宮擔任率更丞職位的王晊,王晊告知李世民李建成的目的,是要趁機收買或者除掉這些大將,好削弱秦王府的力量。並且在齊王出兵之前,太子李建成會邀請你(李世民)為李元吉踐行,届時會埋伏刀斧手將你(李世民)殺死!
這個消息對李世民太過重要了。囙此,在如此逼迫之下,李世民才不得已被動反擊,最終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在很多史書的記載,李世民的這次政變是“被動反擊”,對於骨肉相殘是非常抵制的,乃是手下尉遲恭、長孫無忌等人再三勸說方才同意。因而,李世民即便作出了誅殺兄弟逼父禪位的做法,卻依舊能够青史留名。
那麼,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真的就是如此嗎?一份在甘肅莫高窟發現的“墓誌銘”,讓此事有了新的發現: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並非是被動的應對,而是場蓄謀已久的陰謀!
《資治通鑒》記載了這兩句話,“世民帥長孫無忌等入,伏兵於玄武門”以及“尉遲敬德將七十騎繼至”,從這兩句話可以看出,李世民是提前設好伏兵的,並且在李世民與李建成等人爭鬥時,尉遲恭引兵70人支援。
可皇宮是什麼地方,普通官員將士帶武器進入都是大罪,更別說安排軍隊設伏了。那麼李世民是如何完成這件事的?這個墓碑中,就很好的解釋了這一點。
這份墓誌銘叫做《常何墓碑》。
△《常何墓碑》抄本局部
根據碑文上的記載,常何是唐初的一個將領,早先曾加入過瓦崗軍,隨後投降唐軍。碑文中提到他曾追隨過太子李建成征討河北(令從隱太子討平河北),之後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成為玄武門的領兵,統兵北門禁軍(令總北門之寄)。
當時的皇宮有東西南北四個入口,分別以“四靈”命名,北門就是玄武門。而碑文中提到了很多次李世民賞賜常何的記載,比如“賜金刀子一枚,黃金三十挺”。
要知道,宮廷守衛乃是皇帝的親信,除了皇帝之外不能與任何人有利益來往,就是要保障對皇帝的忠誠程度。而李世民卻對他多有賞賜,不得不讓人懷疑動機。除此之外,碑文還記載李世民“仍以數十金刀子委公錫驍勇之夫”,意思是還賞賜常何金銀,委託他幫助自己收買驍勇之人。
李世民在收買人心方面,著實有一套。
值得一提的是,李淵召集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人入宮後(玄武門事變之前),李元吉就預感到不對,對李建成說道:“托疾不朝,以觀形勢。”他建議稱病不上朝,靜觀其變。而李建成卻回答道:“兵備已嚴,當與弟入參,自問消息。”
李建成如此回答,也是有根據的。畢竟在他眼中,皇宮守衛森嚴,禁軍更是嚴禁與外界交往,只忠心皇帝一人。前面也提到,玄武門的常何早年曾追隨過李建成,按照關係而言,就算收買也應該是自己收買,哪輪得到他?
囙此,李建成才有如此有恃無恐。可正是因為這個疏忽,才導致了他們功敗身死。
玄武門之變中,常何絕對是一個關鍵性人物,然而正史中記載的玄武門之變卻並未看到他的名字。如今只有通過常何的墓誌銘才能得知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如此重要人物卻不記起功勞,反而刻意隱瞞,其原因只有一個——隱瞞自己收買宮廷守衛的事實。
守衛皇宮的統領,都是要經過嚴格的選拔的,並且都是絕對忠誠於皇帝。而李世民能够在李建成不知情的情况下將其收買,顯然也是經過長時間的準備,並且一定要慎之又慎,畢竟收買皇帝親衛罪名可不小。按理說,李世民的競爭對手是李建成以及李元吉,他在太子宮安插人手無可厚非(比如前文提到的太子東宮率更丞王晊),可他為何冒險收買皇帝身邊的人?
種種迹象表明,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絕對是蓄謀已久的,他的根本目的也並非是李建成,而是趁此機會行篡逆之事!
李世民稱帝之後,修改了很多史料,對他的行為進行美化、歌頌,並且抹黑李建成、李元吉等人,並且還特意描述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與李元吉對自己百般刁難,收買後宮嬪妃,讓其在李淵面前詆毀自己,而自己不忍兄弟相殘才選擇處處忍讓,無非就是想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得國理所當然”的形象。
如今這個《常何墓碑》的研究,無疑是揭開了李世民“偽善”的真面目,他篡位之心早已存在了。
總之,史書都是勝利者所寫。李世民能够取得最終的獲勝,憑藉的也都是獨特的遠見,有句話叫做“勝利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李世民就是如此。倘若他不早早準備,打點關係,等真到了與太子、齊王兵戎相見的時候,失敗了恐怕就是他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