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時光的人|40年間,他走遍大江南北,搜羅20萬件年代老物件

黑龙江 123℃ 0
摘要:最終,估值超億元的數十萬件老物件,被從道裡閆家崗搬到香坊進鄉街73號大院的一棟金色建築裏。他打算用跑遍大江南北淘來的數十萬件老物件,在進鄉街火車小鎮內打造全省乃至東北規模最大的私人民俗博物館。今年62歲的解君用了近40年的時光,專注於收藏這些年代記憶。

一隊小貨車停在道裡區閆家崗農場附近的倉庫門前,搬家工人們將一件件舊的傢俱、電視、收音機搬上車。這也許是哈爾濱規模最大的一次私人”搬家”:從打包到搬家歷時幾個月,長4米的小貨車運了140多車,搬家的人工費和運輸費花了20多萬元。最終,估值超億元的數十萬件老物件,被從道裡閆家崗搬到香坊進鄉街73號大院的一棟金色建築裏。

實施這場漫長搬家過程的是今年62歲的解君。他打算用跑遍大江南北淘來的數十萬件老物件,在進鄉街火車小鎮內打造全省乃至東北規模最大的私人民俗博物館。

一張照片,定格一段時光;

一件舊物,銘記一個年代。

今年62歲的解君用了近40年的時光,專注於收藏這些年代記憶。這是一個普通人珍藏光陰的故事。

夢想啟航

千平米百年黨史展廳即將免費開放

穿過車水馬龍的街道,走進進鄉街73號大院的一棟金色建築。在這裡,解君籌畫多年的萬平方米老物件博物館已經有了雛形,其中的一個千平方米的展廳已經布展完畢。一場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老物件展覽即將免費向公眾開放。

走進展廳,歲月氣息撲面而來。

鏽跡斑斑的軍用水壺與鋼盔、東方紅絲織廠生產的井岡山會師版畫、新四軍向敵後進軍創建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地圖、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佈告原版、5000多枚各式各樣的毛主席像章語錄……這些老物件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推翻壓迫站起來的過程。中國第一代小型電影機,中國第一代電視機,各個時代的收音機、縫紉機和自行車……老物件記錄了人們生產生活的變遷。

“我從我的藏品中精選了幾千件最能反映百年來中國社會和人們生產生活變遷的老物件,加上我市紅色收藏家黃煦收藏的毛主席像章、語錄等一起布展,”平時話不多的解君指著這個面積達千餘平方米的展廳,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這個紀念建黨百年的展廳只是老物件博物館的其中一部分,未來像這麼大的展廳在這裡一共要設7個,總面積預計接近1萬平方米。”

按照解君的設想,未來的老物件博物館將通過情景再現的管道,把每個時代人們生產生活場景還原出來。比如,一比一還原60年代老照相館的內部擺設,還原70年代新婚夫婦婚房的原貌,以及80年代市民在供銷社買東西的景象。

收藏人生

數十萬老物件=40年奔波+數千萬元投入

1959年8月,解君出生在哈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我年輕那會,人們文化生活匱乏,看小人書、聽磁帶是最常見的娛樂管道,我就開始收藏舊書舊磁帶。時間了長,形成興趣,漸漸地迷上了收藏。”

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春風激蕩起下海大潮,30多歲的解君放弃了國企的鐵飯碗下海做生意。憑著一股吃苦耐勞的勁頭兒,他很快具備了一定經濟基礎,收藏範圍也開始不斷擴大——從明清時代、到抗日戰爭、再到新中國成立、直至改革開放後……

每個時代,

人們生產生活中使用的物件,

都是解君收藏的對象。

“這是風鼓機,現在很多年輕人沒見過。70年代以前東北農民常用這個東西篩苞米中的脫皮子和雜質,這可是咱黑土地的農具大件。”解君說,這是30多年前,他從蘭西縣的一戶農民那收來的。當時,一看到這個物件就喜歡上了,商定後以300塊錢從老鄉手中買走,雇車從蘭西縣把機器運回了哈爾濱。要知道,90年代的300塊,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大半個月的薪水。

漸漸地,圈裏人都知道了解君,而且知道他一旦看上的物件,開出的價很公道。誰家有老傢俱、舊鋼琴或瓷瓶等比較珍貴的老物件想出手,就會托人問解君有沒有興趣。時間長了,就連北京、山東等地的人也會托人聯系解君看貨。

只要感興趣,

無論多遠解君都會去。

在曾經沒有網絡的年代,解君經常為了看一件東西坐一兩天的火車,再倒幾個小時汽車,然後花幾百元把東西收過來……其實很多時候路費和吃住費用,比物件還貴。有一次去山東收一樣東西,為了節省開支,他吃了一周的煮面鹹菜和麵包,回家瘦了5斤。

“一開始收藏的量不多,這些老物件都放在家裡,後來越來越多,家裡裝不下了,我就開始在郊區租倉庫……從雙城搬到松北,後來又搬到空間更大的道裡閆家崗。”解君說,在老伴眼裡他這是敗家,老伴還因為這事生氣住過院。現在他家裡一件收藏都沒擺,老伴一看到這些東西血壓就飆升。

近40年來,解君幾乎把人生絕大部分精力用在了老物件的收藏上,投入的資本也達到了數千萬元。到今年1月,解君收藏的大大小小老物件約20萬件,即使十幾個人系統地分門別類歸整、擺佈,可能需要約一年時間。

珍稀藏品

價值230萬的字畫被人以5千元忽悠走

據業內同行估算,解君的20萬件藏品現時總市值已過億元。幾十年來,雖然解君的物流生意經常面臨資金周轉的難題,但即便再難,解君也沒有因生意缺錢而賣自己的藏品。

多年前,解君從山東收來5個偉人瓷像。原主人生前把這些瓷像當寶貝,老人去世後,家人想讓這些瓷像得到妥善的保護,聽說解君的事蹟後便把瓷像託付給他。後來,有人出資15萬元想收購這些偉人瓷像,被解君一口拒絕。解君收藏的一塊巨型玉石,當初有人出價20萬元買,同樣被拒絕。

不為溢價所動的解君

卻上過情懷的當。

2008年,一比特北京的收藏愛好者慕名而來找到了解君,看過他的藏品後,提出收購他手裡的幾幅字畫。這是解君多年前在遼寧淘來的。解君本來不想賣,但對方說自家老爺子特別喜歡,懇求再三。被對方的情懷和一片孝心感動的解君最終以5000元的價格將字畫轉讓給了對方。讓解君沒想到的是,其中一幅畫此後在拍賣市場上以230萬元的成交價被賣出。

平時解君一有空,便會驅車幾十公里到郊區的倉庫把玩自己的藏品。一來,他就忘記時間。冰城的冬天零下20攝氏度,倉庫裏沒有暖氣,他裹著棉大衣,開一個電暖風,在只有五六度的倉庫裏一待就是一宿。

在眾多收藏中,哈爾濱牌16毫米移動式電影機被解君奉為至寶。“這是新中國第一代電影放映機,也是黑龍江電影機械廠的歷史見證。在那個匱乏的年代,街邊露天電影曾讓每個人神往,當時中國只有哈爾濱能造這種機器”。在解君看來,這臺機器見證了中國電影工業文明的源起與“冰城製造”的輝煌。

同樣,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電視機也是眾多藏品中的稀罕物。這臺天津生產的北京牌電視,是他從一比特去世的老幹部家屬那收來的。老幹部去世後,家人不忍將老人的遺物當廢品賣掉,就將其轉給了解君,“新中國第一代電視可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能保存到現在的全中國也沒幾臺。”

逐夢征途

從1萬平方米博物館到10萬平方米文創公園

閆家崗倉庫空間不足,解君大約有接近50%的藏品無法實現妥善保管,只能被密集地打包後堆在倉庫角落裏,很多藏品因受潮或者擠壓出現了破損。

何時能實現分門別類歸整、展出?

轉機出現在2019年。解君認識了同樣對老物件情有獨鍾的呂文勇,兩人交談中萌生了打造老物件私人博物館想法。呂文勇被解君情懷所感染,决定將自己承租的進鄉街73號院內的萬餘平方米飯店改造成老物件博物館。

2020年1月,解君開始籌畫把閆家崗倉庫裏的數十萬件藏品悉數搬到了香坊進鄉街73號。但由於疫情原因,浩浩蕩蕩的搬家工作被迫中斷,直到2020年7月才陸續恢復。

“未來進鄉街73號這個老物件博物館不僅免費向公眾開放,而且將免費為全體市民提供老物件展覽場地,只要你家中有有價值的老物件都可以免費在這裡展出。”呂文勇告訴記者,下一步,他打算把整個進鄉街73號大院近10萬平方米的面積全部承租下來,做成一個以老物件博物館為覈心,音樂、體育、文化等項目為輔的文創公園。

支持解君老物件博物館夢想的人,

除了上述企業家和收藏家外,

還有志願者。

退休老人於利就是其中之一。自從這個博物館開始籌辦以來,他就經常和知青學雷鋒志願者團隊的二十多個老夥伴到這裡收整理藏品、布展、打掃衛生,所有的勞動都是不收任何報酬的。“我們已經排好班了,等正式開館後,我們團隊每天輪流派兩個人到這裡當義務管理員,”於利所在的志願者團隊都是六七十歲的退休老人。他們年輕時都曾插隊上山下鄉,這段共同的經歷讓他們對老物件博物館有著特殊的情結。

解君希望這個公益性老物件展館能為龍江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年代舊物不只是一個人興趣的寄託,而是逝去時光中普通福斯真實生活與歷史的印記。

珍視過去,

才能更理性看待現在,

以及未來。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霍亮

編輯:王悅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