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薩之戰:清朝冷兵器打贏沙俄火槍,為何不乘勝追擊,擴大戰爭?

黑龙江 149℃ 0
摘要:自17世紀以來,沙俄不斷侵入中國領土,為了反擊入侵,清政府接連發動了兩次重大戰役,攻打駐守在雅克薩的俄軍。在雅克薩之戰中,清軍並未像兩百年後那般不堪,而是取得了大捷,迫使沙俄與清政府談判。此戰之後,中俄兩國為何沒有擴大戰爭,而是休兵罷戰?在尼布楚的俄軍得知清軍進攻雅克薩之戰後,想要前往支援。偏偏這時清王朝西北的準噶爾部落又發生了叛亂,相比於遠在天邊的沙俄來說,準噶爾的危害性要更大一些。

自17世紀以來,沙俄不斷侵入中國領土,為了反擊入侵,清政府接連發動了兩次重大戰役,攻打駐守在雅克薩的俄軍。

在雅克薩之戰中,清軍並未像兩百年後那般不堪,而是取得了大捷,迫使沙俄與清政府談判。

在這場戰爭中,清軍面對的沙俄軍隊是什麼水准?這場大捷的背後有什麼貓膩?此戰之後,中俄兩國為何沒有擴大戰爭,而是休兵罷戰?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一、兩個龐大帝國的碰撞

雅克薩之戰發生於康熙年間,是滿清政府為了反擊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而發動的重大戰役。

這一戰發生的時間很敏感,是滿清政府剛剛在中國關內立足的關鍵時期,這場戰役要是輸了,滿清政府好不容易維持住的局面,很有可能會面臨崩盤。為了政權的鞏固和全國的統一,滿清政府必須打贏這一戰。

黑龍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內河,在遠古先民的口中,它被稱之為“浴水”。遠在先秦時期,我國古代各民族就在黑龍江流域繁衍生息,唐朝時期的中央政府更是在此地設立了黑水都督府,實現了直接有效管轄。

到了清朝,東北區域更是滿清的發家之地,在皇太極時期便已經宣佈實現對包括黑龍江流域在內,全東北地區的統一。

順治元年,清軍奪取了對全中國的統治權,清政權遷都北京,百萬八旗子弟入關,留守在東北地區的八旗兵只剩下一千餘人。在東北地區陷入空虛之際,沙皇俄國趁機侵入了黑龍江流域。

自1547年,俄國確立了沙皇專制統治之後,為了掠奪土地,不斷向周邊地區發動侵略戰爭,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裏,從一個疆界在烏拉爾以西的歐洲國家,發展成為一個地跨歐亞大陸的龐然大物,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俄國擴張的脚步到了中國黑龍江流域。

17世紀中期,俄國在勒拿河流域建立了亞庫次克城,並以其為據點,開始侵入黑龍江流域。

1643年,亞庫次克督軍聽說黑龍江流域土地富饒、礦藏豐富,便派遣了一支百餘人的遠征隊侵入黑龍江流域。

在這年的冬天,這支遠征隊翻過外興安嶺,進入了中國領土,並且與生活在此的達斡爾人發生了衝突。

這支遠征隊如同強盜一般,進入達斡爾人的村莊,大肆劫掠,遭到了達斡爾人的奮勇反擊,被趕到了村莊之外。

1651年春天,俄軍侵佔了達斡爾酋長阿爾巴西的城堡雅克薩城,並且要求達斡爾人歸順沙皇,向沙皇繳納賦稅,企圖侵佔中國領土。這一無理要求遭到了達斡爾人的果斷拒絕,於是俄軍憤然舉起屠刀,對達斡爾人聚居的村落進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大屠殺之後,俄軍越發肆無忌憚,不斷地向黑龍江下游侵入。生活在黑龍江下流的赫哲人,終於向駐紮在甯古塔的清軍報警求援。

甯古塔守軍隨即趕赴包圍了俄軍,與其展開激戰。這是當時亞歐大陸上最龐大的兩個帝國之間第一次碰撞。雙方損失慘重,俄軍被迫回到了黑龍江上流,不久之後,中俄雙方便爆發了雅克薩之戰。

二、兩次雅克薩之戰

在遭到清軍的反擊之後,俄軍非但沒有就此作罷,反而不斷向黑龍江流域增兵,並且在尼布楚和雅克薩築寨堡、修工事,並且將其作為根據地,不斷侵擾中國領土。

在清政府的不斷警告之後,俄軍更加變本加厲,嚴重威脅到了東北邊疆安全。在此背景下,康熙帝决定要以武力驅逐沙俄侵略者。

1682年,康熙帝東巡,專門到松花江上進行“閱兵”。受此激勵,清政府决定“永戍黑龍江”,設立黑龍江將軍,專門負責黑龍江一帶的邊境防務。

截止到1685年,清政府在墨爾根到雅克薩對岸一線,修建起了25個驛站,全長1300裏,負責軍情的傳遞。同時,考慮到黑龍江流域河流密佈,清政府還建立起了黑龍江水師,建造了500餘艘戰船和運輸船,儲備了足够三千將士食用三年的糧食。

在第一次雅克薩之戰中,清政府更是從全國各地抽調精銳部隊,包括了原來駐紮在甯古塔的一千多八旗兵、駐守京師的200餘京營將士、山東等地500餘漢軍、東北各少數民族組成的500餘“新滿洲兵”、以及專門從福建抽調過來的500藤牌兵,總計3000餘人。

反觀沙俄方面,在第一次雅克薩之戰時,就算將雅克薩城和周圍農村的全部俄國農民、商人、獵戶都算進去,能與清軍直接對陣的也只有區區不到450人。

也就是說,在這一次戰鬥中,清軍至少在人數上佔據了絕對優勢,而且還是在不算上當地少數民族的情况下。

中俄雙方的懸殊兵力對比,讓清軍贏得毫無壓力。

在尼布楚的俄軍得知清軍進攻雅克薩之戰後,想要前往支援。但在當時,尼布楚城中僅僅只有331名阿兵哥。出於尼布楚本身防守問題,最終只從中抽調了100名阿兵哥前往雅克薩進行支援。

然而,在這支無疑“杯水車薪”的部隊到達雅克薩之前,清軍就已經攻克了雅克薩。同樣在戰爭結束時才趕到的還有一支沙俄政府組建的600餘人的隊伍。

不妙的是,清軍取得大捷,收復雅克薩之後,並未留人駐守,反而將所有人撤回修整。在這時剛好抵達的沙俄援軍趁機再次攻佔了雅克薩。

康熙帝在得知此事之後,十分重視,立即調兵遣將,命令黑龍江將軍率領2000餘人再次向雅克薩發起進攻。

此時,在雅克薩城內有826名俄軍,12門大炮。在清軍到達雅克薩城下之後,雙方進行了炮戰,戰況十分激烈,清軍未能一舉破城。

進攻受挫之後,清軍開始挖掘長壕,實行長期圍困政策。

在此期間,黑龍江水師在黑龍江上游擋住了俄軍的增援,使得雅克薩城內的守軍無法得到支援。

在雅克薩附近的清軍更是多次將想要突圍出去的俄軍打回城內,形成了嚴密的圍困網,使得俄軍插翅難飛。

在取得戰事主動權之後,清政府主動敦促沙俄政府撤回雅克薩的軍隊,並且提出重新劃定邊界的要求。最開始沙俄政府並不肯妥協,隨著時間推移,城內糧食彈藥也消耗殆盡,俄軍或戰死、或餓死,只剩下了150餘人。

沙俄政府眼見雅克薩即將被收復,害怕在此之後,清軍會抽出手來直擊尼布楚,囙此便不得不接受了清政府的建議,决定與清政府談判。

在沙俄政府表態之後,康熙命令清軍撤軍,解除了雅克薩之圍,並且最終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實現了邊界和平。

三、各有難處的龐大帝國

兩次雅克薩之戰,清軍均取得了重大勝利。但是這兩次大捷背後卻是暴露了清政府已經開始衰落的事實。

首先,在兩次雅克薩之戰中,清軍的人數都數倍於俄軍,取得勝利也本該是理所當然之事。但在第二次雅克薩之戰中,清軍頗費力氣,攻佔時間與實力不相匹配。

其次,兩次雅克薩之戰,俄軍人數雖然都少於清軍,卻在輕武器上面擁有絕對優勢,平均每名俄軍都配備了火繩槍或者燧發槍,而清軍幾千人的部隊卻僅僅只有100餘支火槍。

這種差距在第二次雅克薩之戰尤為突出,清軍缺乏火器只有弓箭刀矛,攻堅能力較差,無法强行攻下雅克薩城。只能退而求其次,實施圍困策略。

最重要的是,清朝兩次大捷換來的並不是領土的完整。為了讓沙俄政府同意退兵,清政府將原屬於中國的尼布楚以西至貝加爾湖的領土割讓給了俄國,這一領土總面積高達43.15萬平方公里。兩次戰役雖然在戰場上贏了,卻輸在談判桌上,實在可悲。

而且實際上,中俄兩國對這一結果都不滿意,既然如此,為何中俄兩國還要罷兵休戰呢?

首先,在雅克薩戰役發生之時,清朝剛剛平定了持續八年的三藩之亂,國家政局好不容易穩定下來。

從三藩之亂波及到的地區就可以看出,清王朝的經濟、軍事實力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國家已經無力再支撐起一場大規模的對外戰爭。

偏偏這時清王朝西北的準噶爾部落又發生了叛亂,相比於遠在天邊的沙俄來說,準噶爾的危害性要更大一些。囙此為了儘快平定準噶爾之亂,清政府不得不在北邊做出讓步,主動撤軍,儘快地解决掉雅克薩戰役。

這便是中國方面為何要罷兵休戰的原因所在,那麼沙俄方面又是什麼一個情况呢?

在17世紀,沙皇俄國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歐洲地區,在烏拉爾山以東,俄國只有四五千人的部隊,這些部隊要控制高達一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雅克薩距離莫斯科足足有5000公里之遙,路途遙遠再加上天寒地凍,沙俄政府即使想增援雅克薩,也有心無力,鞭長莫及

在雅克薩之戰戰中,俄國還同時籌畫與瑞典的戰爭。

眾所周知,雖然俄國的亞洲領土遠遠多於歐洲領土,但一直都以一個歐洲國家自居。囙此沙俄政府的精力主要放在歐洲。

俄國為了奪取出海口,盯上在瑞典管轄之下的芬蘭。

為了奪取這一地區,俄國進行了長久的準備,將重心都放在了這上面。

在這一特殊背景下,雙方迫於自身國內情况,都不得不罷兵休戰。但是這一戰的結果對於俄國來說,並沒有任何損失,對於清王朝來說,雖然保持住了邊疆的百年和平,卻損失了大片領土,直到今天還未能收回,令人痛心。

文/樂宇

參考資料:《清初雅克薩戰役之始末》,張丹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