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
————《傷仲永》
自古以來,中國就不缺少驚豔世人的“神童”,不論是題記裏的方仲永,還是那些十多歲就讀完高中,大學課程的天才,他們常常在童年時就展現出卓越的天資,超越大多數成年人,甚至年紀輕輕就參加了國家最尖端的研究。
但是,方仲永的故事,結局卻是一個悲劇;由於其父親貪圖蠅頭小利,不送方仲永去讀書,而是把他留在村子裏當做一個展覽品,並從中獲利,最終,他的故事以學識不足而“泯然眾人”結束了。
上帝是公平的,類如方仲永此類的天才少年,往往都不得善終,這確實令人費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本該在天上熠熠生輝的星星隕落呢?
01身負眾望,魚躍龍門進北大
唐曉琳就是這樣一比特神童,她出生在山東煙臺一個普通家庭,從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卓越的天資,無論是小學,國中,高中,她都是永遠的第一名。
唐曉琳在童年時期,就立志考上我國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2004年夏天,背負著父母與老師的期望,唐曉琳走進了高考考場,一個月後,果然,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送到了家裡,父親忙著放鞭炮,母親在叫親戚朋友們吃飯,一切好像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進入北京大學,唐曉琳依舊是那個努力的學霸,通過四年的學習,她獲得了去往猶他大學深造的機會,並在兩個月後飛向了歐洲。
可是這個時候,人生的轉捩點出現了,通過前兩年在學校裏的學習,她成功地獲得了研究生的學位證書,似乎這次也和以前一樣順風順水。但誰也沒有料到接下來事情的發展。
02悲劇發生,長眠於異國他鄉
猶他大學當時規定,博士生必須在第三年通過資格考試,而唐曉琳發佈了六篇論文,卻仍然沒有順利畢業,加上超强的工作壓力,她開始懷疑,煩躁,崩潰,整日憔悴不堪。
父母每天都在打電話詢問其近况,唐曉琳只能搪塞過去,沒有人知道她遭受了多大打擊,一個自信的女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精神恍惚,面容憔悴的失敗者模樣。
終於,在一個深秋的下午,她從金門大橋一躍而進冰冷的海水,永遠的長眠
悲劇就此發生了,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這樣一個小小的打擊,就讓這位“天之嬌女”承受不住,從而放弃了生命,為什麼在跳下來之前不多想想自己光明的前途?
其實,答案很簡單,讓我們來走進她的內心:一個從小未曾受過打擊的孩子慢慢成長,身邊都是外人的誇獎讚美,耳邊只有父母的鞭策:你要爭氣。
沒有人去真正瞭解她,人們對其的成績單的關注大於其自身,興趣愛好更不用說,或許在異國他鄉的夜裡,她也曾在深夜裡痛哭,可是卻沒有人聽得到。
壓力越來越大,她無法改變自己的生活,開始質疑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績,無法畢業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她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03深入剖析,找尋天才崩潰之謎
她是中學榮光無限的學霸,但沒有人知道他其實一直想要一把吉他;她是旁人眼中前程似錦的才女,但她連做錯一道題都要害怕被媽媽責駡;她是人人羡慕的海外華僑,但其實比起漢堡來,她更喜歡熱氣騰騰的餃子,或許那個真正的唐曉琳,早就慢慢死在了父母的鞭策裏,而留在世上的只是一副空軀殼罷了。
唐曉琳以生命為代價告訴了我們答案:打敗這些天才的,從來都不是偶爾的打擊,而是壓力慢慢積攢,最終爆發不可收拾,縱然有八鬥之才,沒有承受壓力的能力也枉然。
所以如何讓孩子正確接受失敗,如何承受壓力,成為了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
04深刻反思,莫讓孩子身負重擔
首先從根源上聊,學會承受壓力,必須要使其的量級在一個可控範圍內,也就是減壓。壓力的直接來源是父母,他們大多憑藉“起跑線理論”不斷給孩子施壓,報補習班,死死盯著成績單,潜移默化的給孩子造成了一種:我要成績不行我就是個廢物的想法。
典型的中國式教育是“我不要你平安快樂,我只要你出人頭地”,長期以往,孩子心理壓抑過久,最終都會釀成惡果。
適當的給孩子減壓,帶他多去瞭解這個世界,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望子成龍,這樣的孩子心理才健康,也才會有更大的可塑性。
其二,是我們都在忽視的“失敗教育”,顧名思義,失敗教育就是讓孩子懂得怎麼接受失敗,一帆風順終歸不是好事,早早遇到挫折,他會明白,不可能會有人一直成功下去。
這時候告訴他,失敗其實一點都不可怕,我們可以再次站起來,反思自己的失誤,從而憑藉經驗再次挑戰。而不是一旦沒考好就開始責駡,讓他認為失敗了就是世界毀滅,自己再無翻身的可能。
最後,我們都難免落俗於金錢這個東西,但切忌過分“窮養”,也就是時時刻刻提醒孩子,家裡窮,你讀書都是天大的榮幸,只有你好好學習,以後掙錢,才能改變家裡的現狀。
這只會給孩子徒增壓力,早早的給自己打上標籤:窮人家的孩子。慢慢地就會變得自卑,敏感,他會覺得學習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心理漸漸衝突,壓力與日俱增,早早的就承受父輩的壓力。
所以,不論家境如何,我們需要讓孩子活得有尊嚴,有骨氣,而不是天天張口閉口又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錢,無法改變自己的生活,總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心理吧。
可惜,這個女孩再也無法醒來了。她的父母該用怎樣的狀態去度過餘生啊!
天才的隕落總是讓人不免惋惜。惋惜之餘,更多的該是反思,國家也在慢慢重視當代中小學生壓力大這個問題,也有相關的政策和規定在出臺。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時時刻刻關注那些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做出正確的引導,並進行疏導心理教育,不要讓這些孩子們過早的生活在壓力之下,也就不會出現下一個唐曉琳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