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我省召開“以學促幹、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系列新聞發佈會的第五場——“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專場,邀請相關方面負責人介紹解讀省政府近日印發的《關於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為積極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搶佔國際競爭制高點,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指導意見》發佈一系列重要舉措,包括突出產業創新策源、推動强企育鏈集羣、强化場景應用牽引、加大關鍵要素支撐、深化產業開放合作、創新未來產業治理等,並提出到2025年,我省將初步形成“10+X”未來產業體系。
優先發力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
當前,全球圍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競爭日趨激烈,處於風口的未來產業正成為新的競爭焦點。近年來,蘇州、南京、無錫、常州等地圍繞未來產業出臺多項政策舉措,搶先佈局新一代人工智慧、第三代電晶體、基因與細胞、氫能與儲能等前沿領域,以前沿科技能力供給引領新場景、創造新需求,構建全鏈條未來產業生態,為江蘇未來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
科技創新方面,省發改委副主任高清介紹,當前,全省有15所高校擁有未來產業相關學科38個;超過75家重點研發平臺開展未來產業相關技術研發和重大專案攻關;中科南京智慧技術研究院研發的“問天Ⅰ”類腦超級電腦成功實現約5億神經元模擬,領跑國內類腦超算水准;徐州醫科大學CAR-T細胞產品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有效率、緩解率較國外同類產品提升近一倍。
另外,在企業集聚方面,南京未來網絡小鎮成功創建省級特色小鎮,集聚上下游應用企業160餘家;蘇州張家港、常熟,南通如皋等地吸引和培育氫能產業鏈上下游重點企業和機构超過300家,占全國氫能企業數量比重超過10%。
為繼續前瞻佈局未來產業,《指導意見》提出優先發展第三代電晶體、未來網絡、氫能、新型儲能、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通用智慧、前沿新材料、零碳負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虛擬現實等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超前佈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類人機器人、先進核能等一批前沿性未來產業,明確構建“10+X”未來產業體系。“同時,我們將持續多方向、多路徑開展不確定性未來科技預研,根據未來產業實際發展情況及時更新和擴充重點發展方向。”高清介紹,《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建設10個未來產業(科技)研究院、未來技術學院、未來產業科技園等平臺載體,引育50個未來產業領軍人才(團隊),重點領域、關鍵產業實現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初步形成“10+X”未來產業體系。
“關鍵變數”成為“最大增量”
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源泉和動力,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最初一公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要牢牢抓住這一“關鍵變數”,使之成為“最大增量”。《指導意見》提出,圍繞未來產業重點領域,探索建設“應用基礎研究特區”,每年實施15個以上前瞻技術研發項目,加快培育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預研項目,提升未來產業創新策源能力。
近日,記者走進中科南京軟體技術研究院“開源軟件供應鏈重大基礎設施”現場,科研人員正在進行設施基礎平臺系統調試。該項目旨在突破軟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建設國內首個開源軟件採集存儲、開發測試、集成發佈、運維陞級一體化設施。
和中科南京軟體技術研究院同在南京麒麟科創園的,國際首套“百兆瓦級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研發與集成驗證平臺”正在抓緊建設,預計2025年可正式投入運行。國家能源大規模物理儲能科技研發中心主任、中科南京未來能源系統研究院儲能團隊負責人陳海生介紹,平臺選擇落戶南京的原因之一,是這裡創新氛圍活躍,支持和培育戰畧科技力量的政策發力早、力度大。
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還需營造未來技術研發敢闖敢試、不畏失敗的創新環境,《指導意見》明確要優化完善容錯機制。“對國有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在原創科技研究、新興產業投資、創新成果轉化過程中,因不確定性、難預測因素未達到預期效果或造成損失,相關負責人已履行應盡職責、決策和實施程式符合規定、並未謀取個人非法利益的,給予責任豁免或減輕責任。”高清表示。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覈心主體,只有做大做强經營主體,才能發展壯大未來產業。《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强本土創新型領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著力引進高成長性創新型企業,加快構建未來產業企業矩陣。
以要素保障助力產業“風繼續吹”
“要圍繞創新要素構建自由流動的統一市場,提升要素配寘效率,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向未來產業集聚。”高清介紹,《指導意見》在人才引培方面,提出要研究製定未來產業覈心人才庫和緊缺人才圖譜,加大產業科創領軍人才“頂尖人才支持計畫”“雙創計畫”和省“333工程”等對未來產業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
未來產業發展需要以開放的姿態,積極尋找國內外互補資源,通過開放合作完善產業鏈和創新鏈,增强競爭優勢。《指導意見》提出,充分利用長三角科技創新合作機制,深化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探索構建跨區域未來產業協同發展體系。
近日,長三角三省一市科技首長部門共同發佈10項“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協同創新典型實踐案例”。江蘇牽頭先行先試的就占到三席:“高速大容量記憶體檢測公共服務平臺”“超算互聯網”“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其中,“高速大容量記憶體檢測公共服務平臺”集結了包括無錫中微騰芯電子公司在內的多家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
“共同體的各成員單位覆蓋了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系統應用、標準製定等產業鏈。”無錫中微騰芯電子公司總經理張凱虹介紹,大家在各自領域已深耕多年,囙此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資源,為共建平臺添磚加瓦。
“政府是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不可或缺的力量,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推動作用。”高清介紹,《指導意見》要求,在統籌協調方面,强化未來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共同推進未來產業重大問題研究、重大事項決策和重點工作部署。《指導意見》還明確要强化未來產業發展動態監測和分析研究,定期發佈未來產業運行情況報告,對培育未來產業工作成效明顯地方,給予督查激勵表彰,經驗做法在全省複製推廣。
評論留言